《归义非唐》

第226章 暴徒末路(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嘶……”

“唏律律!!”

八月初,当军马嘶鸣声在桑科草原回荡,数千精骑会猎于此,目标直指草原之上的论恐热。

“吁……”

“阿兄!先喂军马和乘马些豆料,把马力先恢复恢复。”

“不然论恐热那厮跑了,我们也不一定能追上。”

李骥勒马休息间,曹茂先开口劝阻,陈瑛也作揖道:

“李刺史,听曹参军的吧,即便我们的马不吃,尚都护他们的马也得休息。”

两人一前一后劝阻,而勒马眺望远处的李骥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观望远方许久后,这才颔首:“好!”

面对李骥的首肯,二人松了一口气,立即将这则军令传遍三军。

三天前,他们从河州凑足三千精骑后,便在李骥率领下驰出凤林关,往桑科草原进军。

与此同时位于廓州米川的尚摩鄢也出兵桑科草原,两军于昨日午后遭遇并汇合,今日才抵达桑科草原。

在吐蕃口口相传的神话中,桑科草原曾是英雄格萨尔王煨桑(祭天)的地方,也是他赛马称王登上王位之地。

吐蕃人在此半农半牧数千年,与中原关系十分密切。

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祁连山以南的羌人便是商王朝“四邦方”之一的臣属。

后来羌人加入周武王的联军,将商王朝推翻后,便以氐羌之名被周王朝称呼。

《山海经·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后来氐羌变成了氐族与羌族,羌族又细分成了各种民族。

汉羌同源,而羌族又分出大大小小数十种民族,足迹遍布高原和大半个中南半岛。

当然,这种所谓同源,发展到如今,早已不被许多文人接纳。

毕竟吐蕃与唐的恩仇牵扯太多,双方都各自瞧不起对方。

哪怕是汉番混居的河西、陇右等人,也不敢说能够融洽的合作。

李骥对番人的态度,向来不是那么友好,毕竟对他来说,他年少时的苦难,都是吐蕃人带来的。

尽管刘继隆为其扫盲,传播其学识,让他知道了什么是阶级斗争,可他依旧对吐蕃人友好不起来。

当然,他也不会刻意为难吐蕃人,毕竟陇右军中的吐蕃人也不少,只是众人都能感觉到,他对汉人更为上心。

“桑科草原,算是这磨禅川中水草最好的地方了。”

“如果论恐热没有迁徙,那他现在应该就在此处牧马,等待入秋后二次入寇。”

李骥沉声开口,随后与曹茂和陈瑛交代道:“曹茂你领前军侦查,陈瑛你领后军监督尚摩鄢。”

“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若是马失前蹄,被他们算计而遭伏,丢失名声是小,弟兄死伤为大。”

“是!”二人应下,但心里都觉得李骥有些过于警惕了。

尚摩鄢与他们也相熟数年了,更何况他们父子与论恐热的仇怨,早已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