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80章 心向陇西(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以他当下的官职,顶多向朝廷请表从三品以下的官职。

不过即便是从三品,那也需要直白自身努力二十几年了。

二十几年后,自己可就不是如今的地位了,到时候再改制也无妨。

想到这里,刘继隆开始将“官学制度”、“吏治考成制度”颁布。

只是大半个月的时间,这两套制度就有了回响。

从军中调任直白的部分弟兄也不恼了,而百姓们对于衙门则更为恭敬。

狄道的印刷坊每日搬进搬出,城外开荒的队伍也越干越有劲。

五月末,刘继隆带人收割了三州小麦。

由于种植稍晚,因此仅获粮十八万石,亩产仅七斗五。

饶是如此,这批粮食也解了燃眉之急。

换做曾经,陇西自然不可能种植如此多的小麦,但随着刘继隆将明清时期研究成熟的古代农具弄出后,小麦的处理也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面粉筛出麸皮后,虽然口感不如后世机器处理的面粉,但也比曾经那卡脖子的面粉要好太多了。

面食在陇西开始兴起,许多百姓都吃到了更为精细的馒头和面条。

尽管陇西依旧处于旱情之中,黄河之水也愈发澄清,可陇西的百姓,却走出了饿肚子的危机中。

夏收的风不仅仅局限陇西,也存在广袤的北方和西北。

只可惜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肚子早已填饱,他们所追逐的东西也发生了改变。

六月初,身处敦煌的张议潮得到了张淮深所送来的书信。

信中内容除了让他对朝廷更加失望外,并未让他因此而动摇。

“叔父,不如我们也效仿刘继隆吧!”

“没错!”

“节度使,我们大可不用这么守规矩,刘使君已经为我们走出了一条道,我们沿着这条道走便能让河西再度昌盛!”

敦煌衙门内堂中,张淮溶依旧对刘继隆直呼其名,而王景之、高进达二人倒是对刘继隆十分尊敬。

刘继隆在河西的名声,不仅没有因为他出走而沉寂,反而走上了更高的层面。

在河西,朝廷的《大阵乐》与刘继隆的《从军歌》,几乎是人人必会唱的歌曲。

凡是百姓踏歌,无不选择这两首曲子,而刘继隆的名声也愈发隆盛。

哪怕是孩童都知道,河西出了个出身卑微的平民子弟,他叫刘继隆,他协助张防御使收复了甘凉兰会四州,并独自领兵收复了河临渭三州。

曾经张议潮想要扶持起来的平民标杆,就这么立了起来,坚固到连他都无法损坏。

“我不该让他出走河西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