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52章 内乱前夕(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他带着陈靖崇来到造纸院,院内八名工匠带着十六名学徒正在制作纸张。

在他们的操作下,纸浆很快被从水中取出,然后铺设到了旁边的纸床上。

“现在每个月能产出多少刀纸?”

刘继隆询问身旁的陈靖崇,陈靖崇也不假思索道:“三百刀!”

一刀为一百张,三百刀也就是三万张。

由于手艺粗糙,因此往往需要三张贴一张,如此才能让笔墨不穿透纸张。

贴合后的一万张纸经过裁剪、缝合等流程,最后将成为两千多本空白文册。

不过这些文册有一半供衙门的直白使用,剩下一半则是继续被印刷成为教材,等待刘继隆收复河州后使用。

沿着造纸院走,很快他们就穿过围墙,来到了另一处院子。

在这处院子,只有六个人在屋内工作。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铜活字排序,校对后批量印刷。

铜活字印书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制作铜活字……不过这难不倒刘继隆。

他将上次在广武获得的铜锭融化,随后先用木头刻字,翻成砂模,最后注入铜液成字。

这处屋内有十组铜活字,四组备用,六组日常供人校对印刷。

“这里安排一伙兵卒值守,不能泄露出去。”

刘继隆对陈靖崇交代着,见他应下,这才继续巡查坊内各个院子。

这里有制作投石机的院子,不过院子内只储存了足够的木料,并未开始制造。

除此之外,制作甲胄、军械、农具的院子也应有尽有,只要刘继隆需要,他们就能为刘继隆打造他需要的东西。

巡视一圈后,刘继隆走出了匠作坊。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他眯了眯眼睛道:“算算时间,我的信应该到了姑臧的才对,怎么一直都无人回信?”

“兴许是节度使在忙吧。”陈靖崇解释着,刘继隆闻言颔首表示同意。

张淮深治理民生的水平并不高,但萧规曹随应该是能做到的。

只要他不钻牛角尖,而是照搬自己留在山丹的一切,那应该能让凉州繁荣。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唐廷不插手河西的事情……

“荒唐!!”

姑臧城,刘继隆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姑臧衙门内,张淮深气喘吁吁,旁边是被掀翻的桌子,以及摔碎一地的茶碗茶壶。

酒居延、张淮涧脸色难看,目光与张淮深一致盯着堂内那道身影。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