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个药师兄,没有想到,你这一声不吭地,竟然也开始举荐人才起来了。
李世民听到岑文本的名字的时候,还愣了一下,他想到自己好像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人的名字。
记忆很快浮现,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听到的了。
是陈平安递上史册的时候,又讲述过唐朝的名臣,其中,岑文本也在其中。
随之,李世民也记起来,史册上好像有写过此人,最后好像是死于跟随自己伐辽东的路上。
在李世民看来,能够被陈平安写于史册之上,还上奏谏言,并且跟随自己一起伐辽东,必然是大才。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是李靖举荐。
李靖这些年来,算是第一次举荐。
嗯,崔敦礼如今已经是兵部侍郎,他熟知番邦之事,身上重任也比较大。
况且,如今我们打算北征,也就需要他打探突厥那边的情况。
造纸司一事……就由岑文本来负责。
李世民听完众人的举荐,最后也有了定论。
众人抱拳道:喏。
李世民又道:那就继续议事。
如今,幸得陈卿之巧手,有高炉炼铁之法,提高了兵器的质地,也增强了盔甲之防御。
不仅如此,还有马蹄铁、神臂弩等利器。
那突厥贼子自从去年入关烧杀抢掠一番之后,就贼心不死,经常扣关。
不灭突厥,边关不宁,边关不宁,百姓也就无法安居乐业,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大唐又何谈兴盛
一年的休养生息,一年的练兵备战。
明年年底北征,败突厥、定边关!
此事……刻不容缓!
说完,又看向了萧瑀这边的文臣,继续道:朕知道你们担心什么。
突厥如今也是兵强马壮,北征一事,也关乎大唐国祚之稳固。
若没有万全准备,确实不可轻易出兵。
但是,两年的时间,还不够吗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一致认为,明年年底北征,还是有一些早了。
若是没有玄武门一事,李世民是直接受李渊册封登基为帝,并且,也没有渭水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