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举荐人的环节。
大家也都知道,陈平安已经举荐了好几人。
关键是,这些被举荐的人,竟然还都有一些才能,很快就得到了陛下的赏识。
直言善谏的马周、治水有功的许敬宗、博学多才的褚遂良、骁勇善战的苏烈、文韬武略的裴行俭。
此五人,有文臣、也有武将。
可以说,陈平安仅仅是动动嘴,就得到了很大人脉。
还传出了识人之明。
这些被陈平安举荐的人,有寒门子弟马周,也有名门之后许敬宗,更有当年身在敌营的主将苏烈。
是真的履行了不问出身,只问才能的理念。
以至于,现在高士廉、萧瑀等人圣前举荐,恐怕也要掂量一二。
自己举荐的人,能不能得到陛下的赏识,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举荐了。
萧瑀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兵部侍郎崔敦礼可为造纸司少监,其人心性坚贞、博学多才,可担当大任。
崔敦礼乃是博陵崔氏,唐朝立国之后出仕,任通事舍人。
去年,玄武门之变以后,崔敦礼被李世民派遣去幽州,传唤庐江王李瑗进京面圣,却被李瑗给软禁起来,直到李瑗被自己部下给杀死,崔敦礼才被放出来,却也因此而升官加爵。
萧瑀的举荐,也让李世民想起来这么一个人。
不过,也只是点了点头。
然后看向了高士廉。
高士廉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举荐。
毕竟,这可是圣前举荐,非同小可,不是一句话,喊出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了。
萧瑀举荐崔敦礼,也是因为崔敦礼此人有才能,而不是因为崔敦礼是博陵崔氏这个出身。
名门出身只能是给他的才能上,添加了那么一点儿彩头罢了。
李世民又看向了武将一排的李靖。
一直选择观望的李靖,却在这时候,抱拳道:陛下,秘书郎岑文本才思敏捷、博通经史、善于文辞,其十四岁便为父申冤、由是知名。
臣以为,此人或可担当大任。
坐在李靖身边的李勣,听到李靖竟然破天荒地举荐了一人。
衣袖中的手,微微攒了攒。
好你个药师兄,没有想到,你这一声不吭地,竟然也开始举荐人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