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李世民亲自召见,并且相当于是殿试之后,知晓其才学,有意授封,也不可能一来就是一个高官。
裴行俭寸功未立,若是让他成为中郎将,那么,那些血战沙场的老将们,必然不会服气。
他既然有才学,又有武艺,建功立业也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李世民算是又得到了两位名将,心下自然是高兴不已。
晚上在甘露殿,还多吃了一碗饭,并且,抱着长孙皇后,摸着她的肚子,一脸的自豪。
根据陈平安所写史册记载,李治为观音婢所出第三子,出生于贞观二年。
也就是说,观音婢现在怀着的就是李治。
想着史册上,李治的内圣外王,让大唐名扬海外、四夷臣服,就好像这事儿是自己做的一样。
……
呼……。
总算是又能休息一段时间了。
陈平安这些时日,处理完纺织机的事情,又是昭告天下,改良纺织机的木匠已经出现,后续不必再送纺织机进入京师,又是把之前送来的纺织机,进行了改造,直接送去了作坊,用来纺织战袍。
不然,在这以前送来的纺织机,已经有了三十多架,加上已经到了京师周边地区的,估计快有一百多架。
这些不可能原路直接送回去,耗费人力啊。
不如直接送来京师,把这些纺织机进行改造,然后送去作坊,用来制作战袍。
也能在明年年底纺织出来更多的战袍,让出征的几十万将士们,每一位士卒都能够穿上比较厚实的战袍,以免在大冬天的北地,冻伤、甚至是冻死。
躺在凉阁的躺椅上,喝着冰镇的绿豆汤,吃着冰镇的西瓜。
这日子,才算是巴适。
至于史册,记得麟德元年就是武氏亲政的开始,并且,以上官仪被妄杀为开端,树立起来皇后亲政之威严,从此开始了只手遮天的天后之路。
所以,这以后的史册,就不太好写了。
需要想办法,让李世民能够慢慢地察觉到武氏的野心,然后慢慢地接受这一个历史,对于武氏最后登基为帝有一个心理准备。
唉。
李治还没出生,要不要,拖一拖呢
陈平安喃喃自语。
最后,还是打算稍微拖一拖,反正,距离武氏登基为帝,好像还有十一个年号呢。
等到了晚上,吃完了晚饭。
陈平安又在书房,为自己五年规划,添加了一笔。
纺织机。
然后,又看了看自己的规划,觉得没什么好补充的,才收好规划草图。
又在旁边的箱子里面,拿出了手机。
以现阶段的条件,也就只能是保存在箱子里面,也别无他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