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不想携家逃荒,尤其是有逃难而来的晚霞村人做对比,他们过惯了平淡日子,这样的苦头真吃不了。
“今日出水咋样?”排在后头的人扯着嗓子问前面的人,“能打满一桶不?”
“可以!”前头的人乐呵呵说,“咱村这两口井这阵儿出息了啊,是知道村里来了人,水不够喝么,这些日子卯足了劲儿出水,和往日没差呢,瞧着还能多打些。”
“哎哟,何止啊,我感觉这几日出的水很清澈啊,尤其村口这口井,喝着解渴得很,煮稀饭都更有滋味儿,我家婆还夸我手艺见涨,哈哈,我都没好意思吭声。”
“三媳妇,这话你藏着就是,说出来作甚?让你家婆听见,回头都要后悔夸你了!”有人调侃了句,顿时引来一片笑呵声。
今儿来担水的是朱氏和吕秀红,还有大狗子阿娘,仨人拿了六个水桶,柳河村的人看见,乐呵呵和她们打招呼。
晚霞村三十来户人家,每日打水只拿六个水桶,照理来说是不够的,比柳河村的村民少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她们都没说啥,本来就是外来的,何况孙村长也不是不通情理,等村里人打完,要今日井里出水量大,还会让她们再多打些回去,端看当日情况行事。
这阵儿,吃完夕食,赵老汉日日都会带着闺女去村里消食散步,爷俩空着手,也没带桶,村里人瞧见他们往水井方向走,顶多嘀咕两声,也没拦着,更没呵斥。
想还人情,也只能偷偷还,不能让村里人知道,赵老汉颇有一种做好事不留名的嘚瑟,走路都迈着螃蟹步伐,大摇大摆。
哎,他们真没占村里多少便宜,神仙地的溪水,喝个一年半载没准还能强身健体呢。
“大根!”
俩老头背着手慢悠悠溜达回来,和柳河村的村民唠了一路,问谁都说今日降温了,一个个美滋滋的,都觉得日子很有盼头,照这么下去,天不热了,下雨是早晚的事儿。
只要一下雨,他们丰川府就活过来了。
不缺水,再慢慢福泽到周边县城,府城内大小河流运行起来,船只上浆,到那时,滞留在府城内的难民,老家离得近的,必然都会选择原路返回,毕竟故土难离啊!
剩下的那些,甭管是留下,还是离开,驻城兵都能只手镇压,再不用担心流民作乱了。
呵呵,到那时,丰川府就彻底安定下来,府城里的人敢出来,乡下的人能外出,日子也就回到从前了。
可以说,这场困局,只需一场大雨便能轻松化解。
丰川府的知府老爷这手拖延战术,只派驻城兵,但不驱赶难民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挺管用,一方面游说大户人家开粥棚施善心行善举,既宣扬了好名声,又能稳住潜在隐患,不让难民变成流民,甚至成为流寇。
另一方面,难民们没被暴力驱赶,对知府大人采取的的不闻不问,虽也会口头上怒骂两句当官的不干人事,但并没有心怀怨恨,心中尚存着对生存与未来的希望。
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做的太多,反而落不着个好下场。
好比曾经庆州府的知府贺云章,他就是做的太多,反而得罪了本地百姓,被逃出去的难民记恨在心,最后落得个满门被灭的下场。
“大根!”
哎哟,原来没听错啊!赵老汉和柳河村的老头唠得正来劲儿呢,先前还以为听岔了,原来真有人在叫他,忙扭头望去。
李来银累得大喘气,一脸喜色指着村口:“赶紧的,大山他们回来了!”
第194章·第1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