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181章
孙四郎甩着膀子狠狠干了几日,人都晒黑了不少。
明日他们就要回府城了,爹娘和二伯爷都催得紧,不让他们在村里多待,担心一个人在府城的旭哥儿。
这一晚,孙家几兄弟把今年刚收下来的新粮装袋放好运到老宅,这几日,老四两口子吃喝住都在这边儿,驴车也停在这边方便装东西。
他们夫妻俩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年年都是如此。
细算起来,爹娘把他们分出去,也就头几年过自己的小日子,后头去了府城,每回回村里,都还睡没分家之前的屋子,也不开火,顿顿跟着老两口吃,不然就是来他们几家挨个吃。
幺儿小弟,哎,没办法,家里人都让着。
“老四,这是今年新下的谷子,明日我们喊上几人,帮着给运到府城去。”孙大郎拍了拍装得鼓囊囊的粮袋,满脸笑意,府城居大不易,连喝口水都要花钱,老四把地给他们种,收获的粮食刨除要交的税,剩下的一人一半,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往年粮食下来,他们兄弟亲自给他运去府城,但眼下不成了,出门不多喊点人实在不放心,尤其还是口粮,就怕被抢。
“好。”孙四郎也凑过去拍了拍粮袋,昨儿就被大哥拉去他家瞅了粮仓里的新粮,今年天气不成,但他们村影响不大,收获和往年差不多,“原本我还担心你们回来咋办,不安心,但赵叔听说我们要回府城,说要安排人送我和二娘。”
“他家有驴车,家里也有一辆,这样来回都方便,不用辛苦赶路。”再加上他家的驴车,三辆刚好。
这趟要带不少东西,有今年的粮食,还有爹娘存下的山货干菜,村里这两日陆续拎了些鸡蛋来,让带去府城给旭哥儿吃,零零总总东西真不少。
肉也不少,过年杀的年猪,爹娘熏成了腊肉,也让带些回府城给他们的宝贝疙瘩小孙孙吃。
驴又要驮人又要拉货,实在辛苦,眼下正好,赵叔伸手帮忙,甭管是来回都能放心了。
“挺好,挺好,这样我们也能放心了。”孙老汉坐在屋檐下,望着院子里儿子们忙活搬上搬下,笑得眼角全是褶子,他对那群人有一种莫名信任,有他们帮着运送,这趟安全指定不成问题。
孙婆子也是这么想,心里还挺高兴,觉得小儿子没白忙活一场,人家心里有数呢,建房子也不忘抽出人手送他们。
“他们房子建得咋样了?”她这两日忙着家里的活儿,都没去村口瞧一瞧进度。
“再过十来日差不多了。”孙大郎倒是日日都过去帮忙,闻言笑着说,“主要是人多,屋子建得宽敞,不然五六日就差不离了,干活儿的人多。”
“他们这么多人怎么住啊?”孙婆子有些好奇,这地儿单看是宽敞,但耐不住人多,实际算下来,其实还挺逼仄,估摸房子建起来就和四郎他们在府城赁的小院子一样,转个身都困难,住起来怕是不爽快。
“我瞧着和县里的客栈一样,住大通铺。”一旁的孙二郎把麻袋捆好,笑着插话,“汉子睡一间,妇人睡一间,男娃女娃各睡一间。”
说罢,他忍不住调侃了句:“这一两年,他们那头恐是添不了人丁了。”
这话一出,院子里发出几声短促的笑。
可不是?真按这个安排法,夫妻俩得分房睡,可不就干不了造娃大事?
“这样挺好的。”
倒是孙婆子叹了口气,就算是他们村,隔几年就有妇人因生孩子难产丢命,何况他们未来还没个着落,这时候揣上娃儿,男人许是乐呵呵,妇人家可就要遭罪了。
孙家几个嫂子也跟着点头,是挺好的,妇人的苦,只能自个往肚子里咽,尤其传宗接代这种大事,你说现在不适合揣娃,自己男人未必能理解,没准还要被婆母公爹骂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