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朱来财祖上三代都是杀猪匠,这辈子杀过的家畜不说一千也有八百,猪骨长啥样,他闭着眼都能描绘出来。
他家肉摊子除了猪肉,别的肉也卖,作为县里的老字号,三代积累的好名声,山里的猎户猎到啥矮鹿灰狼都爱扛到他家肉铺来售卖,还有县衙批了文书的病牛死牛,他年年都杀好几头。
家畜的肋骨,腿骨,肉质纹路好坏,他闭着眼都能摸出个好歹,说出个一二三来。枂芐
天虽黑,但他瞧得真切,那行人架在火堆上炙烤的肋排,既不是猪羊,更不是狼牛。
肉是新鲜的,许是没有清水清洗,血沫子该滴滴往下坠落。
一群人围着火堆儿,有人在烤,有人在吃,还有人正在用刀剁骨,因背对着他,只能看见对方扬起的斧头。
杀猪匠日日拾掇腌臜物,去乡下帮忙杀猪,主家都会把下水送给他算作辛苦钱,搓洗猪大小肠更是手拿把掐,周围臭不臭的对他没啥影响,更没耽误他眯觉,但林子那头的血腥气,却瞬间就把他的瞌睡虫刺激没了。
朱来财抖着双手,彻底放弃了系裤腰带,哆哆嗦嗦道:“我,我也不敢确定是啥骨头,反正不是猪牛羊,肋骨小小的……就算是什么我不认识的深山野味儿,也是幼崽。”他说的遮遮掩掩,不敢把话说得太过明显,好些娃子还没睡,睁着双懵懂无知的眼睛望着他。
丰川府山林少,河流多,不说一马平川,但深山老林确实离得远,难民若有本事捉到野兽幼崽,咋可能会一路带来河泊县?怕是当场就给杀了吃肉填肚子。
要养活的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路上不好藏,更不好养。要吃要拉要扑腾的家畜,他们刚从村里出来也带着舍不得杀,还惦记着母鸡生蛋,只是时日一长,才不得不放弃这个畅想,人都累得要死,鸡离了熟悉的窝,根本就不下蛋了。
更养不活,只能杀了抹盐晒干保存。
总而言之,河泊县的老百姓养了家禽,但难民绝不可能有。就算藏了肉,也只会是腊肉这等容易保存的食物。
新鲜的肋骨,要么是现偷现抢了本地人的猪崽羊崽,要么就是……
所有人的脸色都在一瞬间沉了下来,相处数日,他们大概知道朱来财不是一个张嘴胡吹瞎咧咧的性格,他说那不是猪牛羊,就一定不是。
“大根。”赵山坳欲言又止。
赵老汉蠕动了下嘴皮子,拳头攥了又松,松了又攥,最后深深吸了口气,摇了摇头,扭头对众人道:“这里不能久待,咱明日天一亮就走。憋不住想解手蹲坑的,也别嫌谁,就在旁边挖个坑解决,不要走远,也不要去小林子。当爹娘的都看紧娃子,眼神不落地瞅着,最好都抱着睡,别撒手。”
随后,他一连叫了几家人,有当初去于家弯抢水打仗死了男人的人家,有杜石头和吴有良两家,还有吕秀红母子仨人,沉声安排道:“你们几家把位置挪到我和大河两家旁边来,杜鹃去和小花她们挤挤,大萝卜和根苗几个男娃去和小五和大狗子他们挤挤,其他人,撕块布条子叠吧叠吧堵住鼻子和耳朵,不睡不成,明儿还得抓紧赶路,都忍忍,抓紧时间眯觉。”
听出话音的都察觉出两分不对,所有人心头沉甸甸的,对这个安排没有异议,都点头应好。
妇人忙活扯布条,汉子们街头接耳唠些不敢让孩子听见的话,显然心头冲击很大,一时有些缓不过来。
被点名的几家人忙拽着凉席换位置,所有人都清楚,老赵家和李大河两家旁边是最安全的地儿。他们家中死了壮劳力,还是为村里死的,剩下的老弱妇孺多被看顾两分,没有人表示不满,还帮着拿东西。
赵小宝挤过去和小花她们睡一张凉席,小姑娘们身子紧紧挨着,全都用布条堵住了耳鼻。
“不要取下来。(budu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