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他们和爹分成两路,就是人太多了,想着爹先去把人接上,他们随后就到。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刚出潼江镇就没安生过,后来更是被官兵追的钻进山里不敢出来,路绕了又绕,一阵儿瞎耽搁,给他们整的身心俱疲。
赵二田点头,四、五十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若是他一个人半日就能到,可全村人推着板车背着家当顶着大太阳赶路就不成了,路上有干粮水源还成,撑着一口气走上一日,天黑能到地儿。可没有水,中途就得停下来休息,再避开最热的时辰,一日能到挺悬乎。
毕竟不是刚出村那会儿,咬咬牙一日能走六、七十里,那时大家伙还没经历被官兵追,体力保持都还成,脚力不弱。可经了那遭,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娃子,一个个身体和心理都遭了大难,再让他们闷头赶路真不成,要出事。
好在今日寻了这么个地儿,有水源,能造饭,待上两日既能存干粮,又能存水,到时体力恢复些,赶起路来也多了两分奔头。
大哥说一日就能到,差不离。
“那处岔路,左去青城山,右往云通县,我和爹商量半晌,那处是最合适碰头的地点,爹和小妹若是顺利,接了人就在那处等着咱,只要他们不乱走,我们朝那处去,两边就错不开身。”赵大山嚼着饼子,几口就是一张。
说完笑了笑:“爹一听这儿,当即就定了,说等咱到了再商量接下来该往哪里走。”
还有啥可商量的?爹那性子,不出意外就是顺着往云通县去了。
毕竟不可能
往左去青城山,
若是要走这个方向,
他们碰头的地点就会是青玄观,甚至都不用特意去接人,全村往那个方向去就是,慢点就慢点,也没啥。
至于驴车,半路上总能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哪里会像现在这般焦急想碰头。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今日都别歇,大家伙再坚持一下,忍忍到了地儿再歇脚,见着人了也好放心。
可不成,太累了,老人小娃妇孺有一个算一个,这一路能跟上步子没掉队已经很了不起,都是撑着那口气在赶路。
既然是全村一起逃难,那就不能只顾自个,多方面都要考虑进去。天黑赶路危险,支火把就如萤火微光,招来有心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总有走在他们前面已经休息好体力旺盛的人。
多个心眼总是没错。
至于他为啥知道云通县,也是听路上逃难的百姓提起,难民里有好些都是附近几个县的百姓,地动前的青玄观远近闻名,不少人都曾是道观香客,赵大山听了两耳朵,跟着悄摸认了路,记了名儿。
而他当时和爹商量时说的则是右行通大道,毕竟不知地名儿。
赵二田和赵三地也是这么想的,可云通县是啥地儿啊?眼下又是什么个情况?他们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抓人的官兵,有没有逃难的百姓。
兄弟俩顺着大哥的目光看向林子外的官道,听着另一头传来的吵闹声,好像又是为了位置争吵起来,他们并不觉得厌烦,反倒有种戚戚然的悲凉之感。
谁想逃荒啊?
谁又想睡在陌生的林子里啊?
林子那头的人,和林子这头的人,都像一只只小鸡仔。
新平县是鸡笼子,笼子外头四处危险,而他们这群鸡仔待在笼子里暂时安全,可也是东边撞一下,西边躲一下,既怕这个方向,又不得不往这个方向走。
人生好似被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拨弄驱赶,他们无力反抗,又用尽了全力去反抗。
133第1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