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别,彼此错身而开。
等走远了,赵老汉突然道:“这人还是挺能习惯环境的。”
太久没出门,不晓得外头的情况,就这一路遇见的人,汉子没几个,还是妇人婆子居多,但她们脸上却没啥郁气,一直笑呵呵的。一个冬日就能抚平许多事情,眼泪担忧和地里的庄稼粮食相比,可能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日子还得过呢。
两日一夜的路程,他们是在第二日的下午到的石林镇,城门还没关。
牛市一般是早上开,赵老汉上次就来踩过点,包括客栈,一个单间住一宿五十文,小宝说和清河镇的价格一样。之前神仙地只能进一个人,肯定要住客栈,但现在神仙地可以进两个人,这钱就能省了,父子仨去牛市逛了一圈,问了当地人,确定明日会开市,有一批牛和驴骡在卖,因为乡下好多汉子去打仗了,最近这几个月牛市开得勤,好牛也多,只要有钱,基本都能买得着。
赵老汉觉得两者没啥关系,都说少的是乡下汉子,乡下人又有几个买得起牛?
这个说法不能细想,处处是毛病。
心头这般嘀咕,面上却没表现出来,道了谢,又逛了一圈,踩着关城门的点离开了镇子。在城外的树林子里寻了个隐蔽地儿,赵小宝一手抓着一个,带着爹和大哥去了神仙地。
去灶房拿了夕食,一家三口带条狗,坐在田坎上,望着绿油油的七亩地,吃的那叫一个香啊。
吃完饭,赵小宝拎着篮子去小果园摘了好些果子,吃饱喝足,神仙地的天还是亮堂堂的,半点没有要黑的意思,赵老汉扛不住了,打着哈欠去睡觉。
翌日,官道上,背着篓挑着担的农民从各个方向走来,都是周边村子的村民,鸡鸣鸭叫,茅草垫着的鸡蛋,都是一大早赶着开城门好占集市最好位置的卖家。
买东西的倒是没那般早出门,向来只有卖不掉,没有买不到的说法。
赵老汉和赵大山一人拿着个馒头在啃,他们起得早,在神仙地就把朝食吃了,现下啃馒头纯属闲得发慌。吃完馒头,城门也开了,一群人挤挤挨挨进城,他们落在后头没去挤,免得给人手里的鸡蛋挤掉,让他们赔钱可就亏麻了。
他家鸡蛋多的都要吃不完嘞。
来得早,好些早食摊子还没支起来,但锅里已经煮着了,油也热着了。他们经过一家包子铺,蒸笼一掀开,热气糊了一脸,面摊子也是,路过闻到杂酱臊子也是香的遭不住。
牛市开了,马,牛、驴、骡,以往见
到一头都觉得稀罕(buduxs)?(),
?(不读小+说)?[(buduxs.)]『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已经挑上了,说的也是行家话,动作不停,检查眼睛,掰蹄子,甚至还有检查五谷之物出口道,给牛吓得甩尾巴直踢人……
看得人也多,基本全是汉子,买不买是一回事儿,热闹是一定要凑的,现在买不起,没准以后就买得起了,好歹得知道行情。赵老汉以前就属于凑热闹那挂,现在他是被别人围观的那个,一连看了两头牛,看不出好坏,都觉得挺好,大大的牛眼特别童真清澈,瞧着也精神,他不懂行话,照葫芦画瓢检查了下牛蹄子,也没啥问题,好得很。
不过他心眼多,任卖牛人如何吹嘘,他也没立马应下,决定多观察会儿。
这一观察,就观察出问题了,还是那两头牛,之前觉得精神头都不错,这会儿站在远处观望,周围人多吵闹,砍价唠嗑,总有人嗓门大,一惊一乍的,两头牛,左边那头每次有人嚷嚷,它都惊得直踱步,右边那头就没啥反应,跟傻了一样。
牛不像人,没啥稳重不稳重的说法,只有机灵和不机灵的差别,有些病牛就是反应慢,或者本身就有毛病,卖家前一晚想招给它整的精神些,外行人都看不出来。
中途有人去看那两头牛,赵老汉寻摸驴的工夫还不忘盯着那头,见此心都提了起来,生怕他相中的那头牛被牵走了。好在十几两银子不是小数目,都挺谨慎,没当场定下,那人看完又去了另一边儿。
有老油条子来买驴,赵老汉臭不要脸跟在对方身后学,一是和他观察牛那样,说着话突然放大声儿,或者敲木板子,看哪头驴反应最快。二是让老板牵着驴走一圈,看看走路姿势,跛不跛。三就是观察驴的鼻子和粪便,鼻头干裂,粪便带红,这种大概率就是病驴。四就是精神状态,看看眼睛啥的,这个需要自己去认真观察,一眼望过去就蔫吧的驴最好别要。
驴是如此,牛也是如此,赵老汉其实都懂,家里养猪喂鸡,观察畜生有没有生病,其实法子都差不多。但还是怕啊,牛和驴都不便宜,付了钱拎回家,回头真买到病牛,卖牛的人可不听你讲道理,银货两讫,只能自己吃亏了。
十几两亏下去,能直接拖垮一个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