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呢是呢,娘给小宝吃饴糖,小宝嘴甜哄娘高兴。”
“哈哈……”
…
回到村里后,日子好似没啥变化,该干活干活,该砍柴砍柴,村里人也不晓得赵家多了个娃儿。
等到夜里,那孩子睡了,一大家子坐在堂屋,点着油灯,正在商量这件事。
赵老汉作为一家之主,没墨迹,率先开口:“我和你娘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你们也别藏着掖着,心里想啥就说。若是现在不说,过后又不乐意,那就是搅家精,不管是老大几个,还是老大媳妇几个,甚至是小五几个,有一个算一个,我和你娘都不会惯着。”
说罢,一一看向儿孙们,屈指轻敲板凳:“好了,先从老大开始说。”
被点名的赵大山下意识想站起来,被爹娘横了一眼,不敢俯视爹娘,又麻溜坐下,挠着头道:“爹,娘,既然你们让我说,那我就说了。人是我带回来的,我赵大山没啥本事,但我打小你们就教我要有责任心,自己干的事儿再苦再累都要担着,如果只是多双筷子,我愿意多干点活儿,多挣上一口粮食把他养大。”
说完,他看了眼爹娘,又扭头看了看弟弟弟媳,还有乖乖坐在凳子上晃荡着小脚的小妹,接着道:“但我是家里的老大,你们的想法和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娃儿身份不对,会给咱家带来麻烦,我只能对不起爹娘对我的教导了。”
他
的意思很明确,
人是他带回来的,
他愿意把娃儿养大,苦点累点都没啥,但前提是孩子不会给他们家带来麻烦。
赵老汉点点头,依次看向赵二田和赵二地。
兄弟俩的意思也和大哥一样,赵二田不咋会说话,只搓着手说:“大哥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赵二地则是:“大哥二哥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赵老汉都懒得看他俩了,二兄弟穿一条裤子长大,就不指望他们能说出个不同意见来。他扭头看向二个儿媳,晓得她们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对朱氏道:“老大媳妇说说你的想法。”
朱氏是家里的大儿媳,闻言看了眼一直没说话的娘,小声道:“爹,实话说,家里要多养一个孩子我是不咋乐意的,咱家日子也不好过,我不想从小五他们嘴里省下一口粮来养别人的儿子。”人都有私心,她就是个普通妇人,没啥大见识,家中的灶房活计是她在管,饭是她在做,每日舀多少米下锅都是她在精打细算,而且家里不缺男娃,不像那些生不出儿子的人家需要个带把的来顶立门户,多养一个孩子对她来说没啥好处。
当家的愿意养,那是他的想法。爹让她说自己的想法,她也就不藏着掖着,直说了。
赵老汉点点头,然后看向罗氏和孙氏。
妯娌俩没看自家男人,听了大嫂的话心里有了底气,也表态了:“爹,娘,我们和大嫂一样想法。”
得,二个儿子穿一条裤子,二个儿媳穿一条围裙,对这件事持不同意见。
赵小宝见爹笑眯眯地看向她,立马坐直小身子,举起胖乎乎的胳膊,积极道:“小宝听爹娘的!”
“好好好,小宝乖,小宝最懂事了。”赵老汉笑得一脸慈爱,小棉袄就是贴心啊,不像她二个哥哥,也不像她二个嫂子,还得是小宝和他们老两口一条心!
赵小五几个小子已经昏昏欲睡,白日里和村里的二癞大萝卜他们去河里摸鱼玩了半日,早就想睡觉了,见终于轮到他们发言,作为大哥的赵小五立马道:“阿爷,阿奶,我们也都听你们的!”
“对对对,我们都听爷奶的。”谷丰登喜四个小子叠声应和。
“就是日后顿顿少喝几口稀粥也好?饿肚子也好?吃啥都要分出去一口也好?床要被占一个位置、翻不了身也好?”赵老汉看着几个孙子。
五谷丰登喜对视一眼,呐呐道:“其、其实这样不咋好。”说完又挠着头嘿嘿笑,“不过我们听阿爷阿奶的,你们不会害我们,爷奶让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王氏脸上不由露出笑来,于是看向二个儿媳,温声道:“娘知晓你们的心思,都没有错,你们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的儿子,不过我和你爹的想法和老大差不离,这人一开始没带回来还罢,带回来了,又因为自己的私心丢了,就算是养猫养狗也不能这般,做人不能这样。”
朱氏二人点点头,心里只觉熨帖,知晓婆婆这是在给她们解释,她们也能听进去。
“但老大说的没错,若是那孩子会给咱家带来麻烦,我们咋都不能养,就算费些事儿给送去亲戚家,咱也愿意。”这世道谁活着都不容易,他们家只是潼江镇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村子,他们赵家更是祖上二代都是贫农,外头那些纷纷扰扰,他们不愿沾惹,更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