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海婴一生,丝毫未想要因此沽名钓誉,只是为了满足自我。
比起摄影,海婴的无线电专家身份,更为人所知些。
成就他的,依旧是他的童年。
1934年,瞿秋白和杨之华夫妇来鲁迅家避难,受到了鲁迅和许广平的悉心照顾和热情接待。
瞿秋白、杨之华和女儿瞿独伊。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日子过得颇拮据的二人,给海婴买了一套进口玩具,叫“积铁成象”。
这个玩具,可以根据图纸变幻出几十种机械物件,海婴最喜欢拼装的就是起重机。
安装好的起重机,竟可以慢慢将摇臂抬高,吊起一件物品。
海婴的童年,因此多了一抹色彩和趣味。
后来,他曾对瞿秋白夫妇颇为感谢地说道:
“当时先生预料,将来革命成功,必有一番大规模建设。
而这些建设工作,没有人才是不行的。
对下一代必须及早给以科学技术教育,以备将来深造之用。”
有了“积铁成象”的基础,海婴开始拆卸、安装家中的所有玩具,如此反复,不知疲倦。
慢慢地,家中的玩具已经满足不了他,他就将目光转向鲁迅给他买的那架留声机。
有一天,趁父母不注意,海婴将留声机“大卸八块”,虽然弄得满手油污,但却乐在其中。
这一幕被许广平看到,吃了一惊。
那台留声机是鲁迅托内山先生买的日本货,不仅国内少见,也着实花了一大笔钱。
眼下,这样稀罕的物件,竟被自己淘气的儿子拆得稀碎,许广平的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怒火。
她本想骂海婴一顿,但话到嘴边了,却吞了回去。
半晌,她才说:“你把它恢复原样。”
海婴望着母亲的脸,短短的几十秒中,仿佛有十几种复杂情绪汹涌而过。
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做错事了。
母亲的要求,虽有挑战,但得做到,不然母亲即便不说教他,也会伤心一阵子。
于是,海婴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他望着一地零件,深呼吸,凭着记忆和对于结构的理解,一块一块组装起来。
从阳光正暖,到日暮倾城,海婴终于将留声机完整地拼了起来。
他屏气凝神地拨动了留声机的按钮,悠扬的音乐瞬间充满房间,海婴内心雀跃极了,高兴地欢呼出来。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克服的“重大”困难。
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他开始拆一些结构复杂的物件,诸如缝纫机之类。
每每拆完,都能再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