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啼笑因缘》

第239章 活着的鲁迅文学画卷(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海婴并不尽兴,拍摄照片的兴趣更浓厚了,拥有一台相机,成了他热切的渴望。

许广平看得出海婴对摄影的热爱,在他12岁那一年,跟朋友借来一台相机。

海婴由此开始专门学习摄影。

起初拍下的两张雪景照片,被许广平起名为“雪痕鸿爪”和“大地蹄痕”。

两个标题之下,是一位母亲对孩子进步的鼓励。

有了母亲的支持,海婴对摄影爱得更加深沉。

此后余生,他从最初的底片冲洗,到后来的数码相机,拍下了2万余张照片。

自始至终,他的镜头下只有一个题材:普通人。

于是,身着简陋衣衫,仍旧满脸笑意、昂首阔步走在大街上的小贩步态,被海婴如实用镜头记录下来。

历经岁月变迁,这张照片成为那个时代里,人民在压迫下展现乐观精神的明证。

周海婴曾拍摄摄影作品《熟食小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身份特殊,周海婴母子经常身处重大历史事件中。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许多滞留在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在党中央的秘密布置下,悄悄回国。

周海婴随母亲,与郭沫若、侯外庐等人,一同乘坐“华中轮”回到内陆。

为了保护一大批文人和党内人士周全,这次行动并没有记者跟随。

海婴随心而动拍下的几张照片,无意中记录了历史瞬间。

几天后,从香港抵达沈阳的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商讨会议,与会无关的海婴,得以在现场东游西逛。

恰巧将大家开会的时刻记录了下来,成为了难能可贵的史料。

海婴后来回忆道:

“近七十年来,我的摄影兴趣不减,这与时局、运动、心情和工作、生活有直接关系。

在摄影中我找到的是自己的乐趣,如今却无意间为大家或小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间。”

世间最好的人生,莫过于将满腔热爱,融入生活点滴,且因为热爱,为社会贡献一抹微薄的力量。

以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周海婴摄: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丹东

或许是因为鲁迅在《死》中,期许海婴不要成为空头艺术家;或许是因为“鲁迅之子”带来的禁锢和偏见;虽浮生所见人、事众多,摄下照片数以万计,但海婴却从未轻易示人。

等这些照片展现在大家面前时,鲁迅已逝去整整80年,海婴也已年过古稀。

此时,人们才知道,我国无线电专家海婴,竟还是一位摄影家。

他镜头下的普通人,构建了一个时代,很多成为历史孤本。

可见海婴一生,丝毫未想要因此沽名钓誉,只是为了满足自我。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