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部在向北方的实业家发出严厉警告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平价促销浪潮正式拉开帷幕。
这场平价浪潮来势汹汹,降价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几乎将价格打压到了极限。如果在这种平价浪潮下仍执意继续降价,那么厂家必然面临亏损的风险。而且,一旦持续时间超过十天,那些对商业部规划和命令置若罔闻的实业家,将会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要知道,对于销售商而言,他们根本不在乎是否实现工业化生产,他们唯一关注的只有手里商品的销量,自己的销售利润,厂家的生死存亡他们才不会在乎。
在之前的降价浪潮中有一部分销售商,其实是由世家“分家析产”后的本家人所经营的产业。在那种情况下,彼此之间尚能够凭借着亲情关系,相互帮扶支持一把。
然而,此次平价促销浪潮的袭卷下,销售商却不敢完全顾念世家利益,舍弃低价商品反而去售卖高价商品,商家自古以来都是低买高卖囤积居奇,可不是为了做善事,新出现的实业家,完全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与旧的商人是两回事情。
北方世家蜕变成实业家,却想不服从大秦帝国的命令,可大秦掌握了最终武力,还掌控着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初步的产业体系,在发现蜕变的实业家,居然想摆脱大秦帝国的控制,大秦商部可不能让蜕变的实业家,为了目光短浅的私利,而影响大秦工业化进程的整体布局,只能命令大秦国营厂家敝开生产物资,然后平价卖出,尽可能的降,用价格将利润空间统统挤压掉,让利给支持大秦帝国的天下人,反正是肉烂在锅里,藏富于民让天下人率先感受到大秦工业化的好处。
那些曾经对商业部心存疑虑、不肯听从大秦帝国统一指挥的实业家们,最终在残酷的降价竞争中只能黯然淘汰出局,被无情地清退出工业化的竞技市场。
而那些紧跟商业部步伐、顺势而为的实业家,则趁机迅速扩张,通过吞并那些退出市场的落伍者,实力得以大幅提升。短短时间内,他们的实力连上数个台阶,已经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这批新兴崛起的实业家也成为了采购新技术、新机器的主力军,引领着整个行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成功地避开了内务府名下的工厂挤压之后,工业化进程得以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向前推进,迭代速度越来越快。
紧接着,第二波力度惊人的“买一送一”促销浪潮,竟然是由北方的众多实业家们主动发起的,他们学习能力非常快,很快学会了这种不见血的激烈竞争,更是痴迷上了这种翻倍扩张的家业积累方式。
原来,这些精明的商人在经历过第一波平价浪潮后,已经深深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经过一番摸索与尝试,他们惊喜地发现:只要紧紧跟随内务府名下的工厂步伐,将自家原有的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成与之同等数量、同等规格型号的先进装备,那么便能够轻而易举地制造出品质和产量都毫不逊色的产品来。
更让人振奋的是,就连素来以严苛着称、专门负责核验军用物资的大秦质检部门,对于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赞誉有加,并毫不犹豫地给予盖上代表着官方认证的红印章。
要知道,这大秦质检部门可是整个行业内响当当的权威机构啊,其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无疑就是对产品质量最有力的保障,简直成为了“皮实耐用”的代名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风起云涌的降价和平价浪潮当中,这些北方实业家们的利润,非但没有像人们预想中的那样缩水减少,相反还借助薄利多销的策略实现了大幅增长。
毕竟,销量上去了,即使单个产品的利润空间相对变小,但总体利润却依然十分庞大。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内务府在此番产业变革之中,并未选择独吞所有利益。
当他们完成了最初的示范标准制定工作之后,便果断地将后续广阔的发展空间拱手相让,留待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去进一步拓展和吞并。
至于那些因跟不上时代潮流而黯然离场的落伍实业家们,虽然不得不忍痛割爱出售自己的产业,但好在内务府给出的收购价格还算公道合理,至少不至于让他们落得个倾家荡产的凄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