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曹衙署挤在浚仪县城之内,借了房子办公。
回到左民曹所在的一间富商宅院后,佐官、吏员们进进出出,将一份又一份公函发送过来,交由他处理。
左民曹是一个大杂烩部门,曹魏时就有,最初掌修缮、盐池、园囿等工作,与少府、将作之类的有对接关系,也有业务重叠,类似于后世的“工部尚书”。
后来开始兼掌户籍,乃“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的集合体。
再后来就主掌户籍,剥离了土木工程业务,转变成了“户部尚书”。
梁国的左民曹,没那么复杂,主要就两项业务:户籍、发役。
左民尚书之下有左民令史——唐修《晋书》称其为“左人令史”,盖避讳故也——员额无定,如今有四员,其中一员是梁公门生,一员乃陈留豪族,另外两员由枣嵩自燕国带来。
这两個他自己带来的亲信,枣嵩还得出钱养着。
梁国草创,诸事繁杂,禄田刚刚开辟,收成有限,俸禄有一搭没一搭的,当官的很多是自己贴钱上班——其实,即便俸禄足额发放,官员领到的钱也不一定够用,因为他不止要养自己一家,还要资助很多实际跑腿办事的吏员。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愿意当官,哪怕贴钱也无所谓。
枣嵩拿起案几上的几份公函,仔细审阅。
这是刚刚清理出来的雍丘县户册。
雍丘豪强很多,户口清理不易,甚至闹出过乱子。不过那些豪强也是废物,居然被多为新兵的银枪中营给击溃了。
枣嵩一页页翻着。
户册分两大类:谱牒、籍簿。
谱牒是选官依据。
九品官人法大行其道,先定人品,再定官品,这个谱牒就是定人品的重要依据。
郡中正大搜群族,定下门第,记录在案,送交左民曹。
谱牒一式三份,正本上交汴梁秘阁保存,一份副本留于左民曹,另一份副本送给吏部曹,授官审核时需要用到。
枣嵩仔细看完之后,觉得没有问题,便喊来主谱令史,道:“你带人誊抄两份。”
“是。”主谱令史躬身应道。
“写完后仔细检查,不得有错漏。”枣嵩又叮嘱道。
“是。”
挥了挥手,让令史退下后,枣嵩又拿起籍簿看了起来。
谱牒、籍簿都是用黄纸写的,故也被称为“黄册”——即便后来开始用白纸书写,这个习惯称呼还是延续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