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大背景。
邵勋做出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因为就在金正放弃恒水以西打下的地盘,全线退守之后,匈奴大举追击,结果在中人城以西被金正亲自领兵,半渡而击,死伤不下三千,溃散者愈众。
但即便遭遇了如此挫败,刘曜依然下令追击,说明他们也对今年的这场战争厌烦透顶了,想要迅速决出胜负。
于是当机会出现时,他们果断投入了兵力。
对邵勋而言,战机其实也出现了。
铺天盖地的骑兵出现在了望都、蒲阴一带。
当道设寨的晋军只稍稍抵挡了半日,就在匈奴步骑的围攻下溃散。
双方的轻骑在野地里捉对厮杀。
刘曜登上营寨内的高台,仔细瞭望。
由刘征、张曀仆统率的步卒奋勇前进,追击着溃散的晋兵。
双方战士操着大同小异的口音,一方来自常山、中山、赵郡,一方来自渤海、清河、平原,前者是汉兵,后者是晋兵。
激战半日之后,这支断后的晋兵支持不住,溃散而去。
汉兵气势如虹,紧随其后,追杀不休。
双方的骑兵也动手了。
一方想要追击晋军溃散步卒,一方想要拦截。
这两支交战人马的口音就复杂了,汉语、鲜卑语、匈奴语、氐羌语、羯语以及与鲜卑语大同小异的乌桓语。
说汉语的未必在为汉人厮杀,说不定在杀汉人。
说匈奴语也不一定在为刘汉厮杀,事实上来自安平的他们正在迂回包抄刘曜轻骑的侧翼,箭矢顺着北风飘落,正在前冲的匈奴人死伤一片。
不过,最活跃的还是羯人。他们是最卖力的,且因为近战本事不错,负责正面拦截,一手剑盾技艺使得出神入化,与中原长枪大槊骑兵是两种风格。
“这帮羯贼!”刘曜看了有些不满。
改换门庭便罢了,你改门庭之后还这么卖力,就过分了。
刘曜身边的将校看了也纷纷唾骂。
事实上,作为匈奴的奴部,羯人从来没得到过他们正眼相待。
除了身份低微之外,也因为他们的长相、文化与匈奴格格不入。
他们之中,除少数人与匈奴长相接近之外,绝大多数高鼻深目,小部分人甚至还是金发,说的语言也是西域词汇、匈奴词、汉话夹杂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