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亲吻我的左手。”
“换取被宽恕的承诺。”
“老旧管风琴在角落。”
“一直一直一直伴奏。”
“黑色帘幕被风吹动。”
“阳光无言地穿透。”
“洒向那群被我驯服后的兽。”
“沉默地喊叫沉默地喊叫。”
“孤单开始发酵。”
“不停对着我嘲笑。”
“回忆逐渐延烧。”
“曾经纯真的画面。”
“残忍地温柔出现。”
“脆弱时间到。”
“我们一起来祷告。”
听完第一段副歌,导师席,赵星汉已经惊讶的说不出口了。
论秀各种说唱技巧,从米国黑人社区一路battle杀出来的贝壳。
可谓在华国说唱界,那是独一档的。
可陈昂这首《以父之名》,深入西方‘父’文化。
单这第一段主歌引申出来的‘教父’与‘神父’,就已经够让人惊讶了。
第一段副歌,还加重了这两个‘父’的形象。
仿佛这两个西方文化中的‘父’,正在默默注视着你一般。
一旁的轩辕奇更是感叹道:
“我也原以为陈昂玩西方的‘父’文化,会虎头蛇尾。”
“没想到却是层层递进。”
“这首《以父之名》,完美的避开了西方的‘芭乐情歌’的漩涡。”
“深邃,黑暗,用纯粹的哥特式风格,谱写出一曲黑暗乐章,还是纯粹华语演唱。”
“若说刚才贝壳的‘九连音’是开华语说唱界的先河。”
“那陈昂这首纯粹华语的《以父之名》,那就是开华语哥特风的先河了。”
台上,陈昂继续唱道:
“仁慈的父我已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