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巴黎卫戍部队,集中所有可机动的装甲车辆和精锐步兵,寻找德军包围圈的薄弱点,不惜一切代价,尝试打开一条通道。”
这道命令更像是一种姿态,是为了维护军队和政权最后的尊严,甘末林自己都清楚,在德军严密的包围和绝对的火力优势下,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
但这至少能让巴黎的守军和被困的领导层,在最终时刻来临前,保留一丝“战斗过”而非“坐以待毙”的证明。
第二,命令所有被分割包围的野战部队,自行向南方突围。
“各被围部队,应以保存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化整为零,想尽一切办法向卢瓦尔河以南地区转移,重复,向南方突围!”
这道命令等于承认了北部和西部战线的彻底崩溃,放弃了与德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企图。
它将希望寄托于零散部队的自发行动上,期望能在南方重新集结起一些力量,为法兰西公社保留最后一点渺茫的火种。
只是在德军空军无处不在的侦察和装甲部队的高速追击下,这样的突围注定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且成功率极低。
在巴黎之外,甘末林的命令正面对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德军的装甲车在法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
胡贝的装甲军早已如利刃般切过布列塔尼半岛的根部,完成了对半岛上整个法国“西方集团军”的战略合围。
布列塔尼此刻成为了一个与本土隔绝的孤岛。被困在半岛上的法军部队数量还算可观,但他们缺乏统一的强力指挥,后勤补给被切断,德军并不急于进攻,他们只是牢牢扼守着通往半岛外的所有交通要道,如同看守着羊圈的狼群,等待猎物自行虚弱。
而在法国广袤原野上,景象更为凄凉。
古德里安和霍特横扫过后,留下了大量被分割打散的法军单位。
这些部队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补给断绝,指挥官们对着地图茫然无措。
他们或许收到了“向南方突围”的命令,但如何突围?
至6月12日,曼施坦因在他的前线指挥部可以正式宣布,“红色三叉戟”行动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已全部达成:
成功合围巴黎,法兰西公社的心脏已被牢牢握住。
有效分割法军,前线的法军主力被切割成数个互不关联、难以互相支援的集团,尤其是布列塔尼集团已被彻底孤立。
夺取战略主动权,德军完全掌握了战场机动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下一个攻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