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空军和炮兵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援,清除顽固的抵抗节点,但这建立在精准情报的基础上。”
他稍稍加重了语气:“在起义过程中,以及政权建立初期,彼得格勒的武装力量——无论是水兵、工人赤卫队还是新组建的部队,其作战行动需要接受我们联合指挥部的协调。”
“这是为了避免误会,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破坏,尤其是在对待投降的白军和处理关键设施时,必须遵循我们共同制定的规则。”
伊格纳特的心沉了下去。
这几乎等于交出了起义的军事指挥权,军将牢牢掌握行动的节奏和尺度。
“其次,是政权的构建。”
外交部长路易斯接过了话头:“新生的‘彼得格勒人民政府’,其俄国国内的政治纲领必须明确反对萨文科夫政权,而对外,必须致力于与德意志帝国及欧洲新秩序的友好合作。”
“在外交事务上,需要与我们保持密切磋商,一致行动。”
他微妙地补充道:“为了帮助你们迅速站稳脚跟,我们建议,在政府的关键部门,如财政、物资分配、治安和通讯等部门,设立由我们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联合管理委员会’,这能借助我们的经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这所谓的“联合管理”,实质就是监管和控制。
宣传部长戈培尔也冷冷地补充了一句:“舆论是斗争的另一个战场,所有对外的公告、宣传口径,尤其是关于起义性质、德军角色以及未来政治走向的声明,都需要经过我们的审核,以确保信息准确,不被敌人利用。”
这意味着,新生政权连说话的自由都将受到限制。
林尚舟最后总结,目光落在脸色越来越苍白的伊格纳特身上:“这些要求,并非为了干涉俄罗斯的内政,而是为了确保我们共同的敌人——萨文科夫政权——被彻底击败,为了确保彼得格勒乃至整个俄罗斯,能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所必需的保障。”
“我们希望,也相信彼得格勒的同志们能够理解并接受。”
伊格纳特听着这一条条看似合理,实则将未来政权方方面面都置于德国控制之下的要求,内心充满了巨大的忐忑和无力感。
他知道,日丹诺夫、沃兹涅先斯基,尤其是像季诺维也夫那样激进的同志,绝不会轻易接受这种近乎“附庸”的条件。
这与他们最初设想的“合作”相去甚远。
“宰相先生……”伊格纳特的声音干涩:“您的要求……非常……具体,但我只是一个信使,我没有权力代表组织答应这些,我需要回去,向……向我们的领导人详细汇报。”
林尚舟理解地点了点头,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个回答。
他看了路易斯一眼,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不忍,这种要求说实话,谁看谁都会一口否决。
“当然,伊格纳特同志,我们理解你的立场。”
林尚舟轻轻叹了口气,一棒一颗枣的办法很好用,但是这一棒子抡的有点太重了,所以林尚舟要继续给他们一颗大甜枣来回回血。
他可是希望这个俄社成功建立的,这样一来德国就能够更早的解决俄罗斯问题,从俄国抽身把目光对准第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