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第57章 大明日报皇帝的喉舌(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崇祯不想再耽搁时间,“诸位爱卿,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们照旨办吧。出了什么事情,朕自当之。”

“臣等遵命。”施邦曜、孟兆祥、凌义渠三人一起领命。

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大明的朝臣难呐,要领会朕意,要揣测朕心,要提出办法,完了还要承担责任。

所以,都把祖制搬出来,祖制明确允许的,那就可以干,祖制不允许的,那就一律反驳。

干对了,是臣子的功劳,皆大欢喜,该升官的升官,该受奖的受奖!

干错了,那就是祖制的错,错的再离谱,也能免责,完美!

唉!遇到崇祯这么个爱面子又爱甩锅的皇帝,绝顶聪明的大明朝臣,找到了最完美的应对方式。

比如,南迁!

崇祯想让大臣提,多提几遍,他先拒绝,再装作勉为其难答应。最后有了非议,他就说是大臣逼的,完美甩锅。

可是,大臣们岂是等闲之辈,都比猴尖着呢,私下同意,到了朝堂之上,就装糊涂,闭口不提,决不当背锅侠。

最后,谁特么也不提,谁也不想担大明丢失半壁江山的背锅侠。

最后,只敢提一个太子南迁,还争吵得不可开交,不了了之。

落得个皇帝、太子、两王,全窝在北京,被李自成一锅端了。

南明呢,还为了立谁当皇帝,大打出手。

所以,施邦曜、孟兆祥、凌义渠三人也很诧异,一向爱甩锅的崇祯,这回怎么敢主动担责了?

“哦。。。。。。对了,从今日起,你们三位,就合署办公吧。”

“大敌当前,各怀私心,暗流涌动,也是对朝臣的试金石。如有投敌叛国之徒,三堂会审,效率总要高些。”

“陛下,会审是否由张尚书出面?”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着急问。

他只是刑部右侍郎,三把手,不敢擅自夺权。

“呵呵……孟侍郎,张尚书要陪朕上城杀敌呢。”

“你年长些,老马识途,经验丰富,堪当大任,朕就相信你。”

“刑部的事,就多多劳烦你了。”

崇祯此话,一点不避讳,很是得罪人。

孟兆祥特别尴尬,崇祯这是在他面前,公开打他顶头上司张忻的脸啊。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