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帝业》

第672章 治理巴蜀(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条水渠一直修了四个月,直到第二年正月,也没有修完。

田秀担心水渠继续修下去会损耗国力,下令暂停这项项目,等到来年秋收以后再继续进行。

这一年开春以后,各国都遭遇了严重的大旱。

土地干涸,粮种播下去以后根本长不出苗。

好在赵国各地都有水渠灌溉,而关中等地也因为当年秦国对水利的重视,也没有被旱灾影响。

齐国、魏国、韩国、以及楚国部分地区深受这场旱灾的祸害,粮食严重减产。

短短三个月,天下的粮食暴涨了十倍。

齐国因为去年的战争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再加上今年的干旱,致使齐国爆发了严重的灾荒。

齐王建无奈,只能去信于赵国借粮求救。

李斯等人建议田秀说:“丞相,齐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国中饿殍满地,这是连上天都抛弃了齐国,我国应该趁这个机会发兵攻打。”

田秀对李斯的提议很心动。

韩非却劝说田秀:“丞相,齐国正遭遇粮荒,我们这时候出兵攻打是趁人之危,会遭天下人唾弃。

齐人对赵国是有好感的,但我们在此时趁火打劫,齐人会恨死我们,一定会奋力抵抗。

我们不能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反而应该答应齐王将粮食借给他们。

这样一来齐国人一定会感激我们赵国对他们的帮助。

我们的仁义之名也会传遍天下,今后我赵军所到之处,民众必箪食壶浆。”

田秀闻言,看向自己的长子田继业,如今他已经是自己的世子了,也该独当一面了。“继业,你说说父亲该不该把粮食借给齐国?”

“父亲!”田继业拱手说道:“春秋时晋国和秦国交恶,晋国遇到灾荒,秦穆公能不计前嫌的帮助晋国,因为穆公的仁义,晋人都感激秦国。

齐国遇到灾荒,这正如同当年的晋国,父亲正应该效仿昔日的秦穆公,这正是一个我们收获齐国人心的好机会。”

田秀闻言点头称善看着叔孙通说:“先生把世子教的不错。”

叔孙通呵呵一笑:“世子能像丞相一样,怀有一颗仁义之心,这正是一位王者应该具备的气质。”

田秀听了更高兴了,下令赏了叔孙通二十镒黄金。

次日,田秀以丞相的名义下诏给司农李进,命他调拨三十万石粮借给齐国。

齐人闻之赵国借粮给他们,果然都称赞赵国的仁义。

齐国也因为赵国的这些粮食,逐渐缓过了劲。

荀子听了这件事后对徒弟张苍说:“赵国将在十年内夺得天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什么?”小胖墩张苍眨巴着一双大眼睛问。

荀子捋着胡须,笑呵呵的解释:“赵国能在齐国遇到危难的时候帮助他们,这说明赵国人已经怀有了仁义之心,一个怀有仁义之心的国家,是所向无敌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