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拱手道:“多谢上官小姐。有你相助,如虎添翼。只是眼下我行动受限,还需劳烦上官小姐代我联络一些可靠之人。”
上官文君欣然应允:“放心交给我吧。武安君只管安心养病,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事。”
数日后,在上官文君的协助下,田秀与禁军中的数位得力将领秘密会面。众人皆表示愿意效忠于他,等待他的指示。田秀心中略定,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与此同时,赵王将李牧、钱紧、沈鸽、高山等被罢免的将领,全部打散分到了离石要塞以及北地驻防。
田秀知道,赵王此举无非是担心自己联络他们,图谋不轨。毕竟这些人在禁卫军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但赵王不会想到,田秀并没有打算要通过他们来控制禁卫军,他已经通过控制中层军官的方式,牢牢的将禁卫军掌握在了自己手上。
赵然也的确没有让田秀失望,他自从就任禁军都督以后,没到军营去过一次,军中的事务全都被他甩给了赵王为他安排了几个福。
而他本人则是每天在府上花天酒地,赵然的举动,引起了禁卫军上下的一致愤慨。
原本禁卫军中一些持中立态度的军官,也开始暗中联络田秀,赵然根本不会知道,自己这个禁军都督,有名无实。
田秀在就任左丞相以后,也没有闲着,他立刻开始了改革事宜。
在他成为丞相的第一天,田秀就在自己的相府接见了超过一百名邯郸官员,当面考核他们的能力。
能对他的问题对答如流者重用,能答上来一半者或回答不流畅的,留任观察。而那些基本上回答不上他问题的,甚至一言不发,则直接被免职。
这些被免职的官员,集体到王宫去找赵王告状,不过要求对赵国进行改革的人是赵王自己,赵王当然不便干涉,只是对这些人好于安抚了一番后,就将他们打发回家。
田秀的雷厉风行,让整个邯郸官场为之一震。一时间,人人自危,纷纷开始努力工作。而田秀则趁机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赵国的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田秀清楚的知道,就凭自己做的这些,想彻底改变赵国,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田秀又向赵王上书,要求赵国各地县大夫、司马向中央举荐有才之士。
当地方将一摞被举荐的名单报上来以后,田秀亲自出了三道考题,对这些士子进行笔试。
而后根据笔试的成绩,进行量才录用。
以往赵国官员的选拔方式,大多是通过官吏们之间的互相推荐,这种方式就导致赵国官场遍布裙带关系,普通人很难有出头之地。
田秀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类似于后世的科举制度,给了普通人翻身的机会,而这些通过推举、考试上来的官吏,也的确拥有着过人的才华。
当然了,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触动了许多权贵的利益。
各地的大夫、司马以及封君、权贵,纷纷给赵王上书,要求停止这种违背礼法的官员选举方式。
赵王面对一堆雪花般的弹劾书,也感到有点压力山大。
为了能安抚各地的权贵,赵王只能在王宫召开了一场针对变法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