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他拔出自己的佩剑指向田秀的旗帜:“全军跟我冲锋,和田秀拼了!”
陆浑守将身先士卒,命令自己的战车往田秀所在的位置冲锋。
这种冲锋无疑是自杀式的,田秀的面前有一排弓弩手保护,没有意外这位陆浑守将被弓箭射成了刺猬,当场阵亡。
随着主将的阵亡,秦军士气大崩。
群龙无首的秦军纷纷扔下武器,向赵军投降。
接着,田秀命令禁卫军趁势破关,一举拿下了陆浑关,打开了通往宜阳的东大门。
拿下了陆浑关以后,田秀留下了1000人看守战俘,自己则带着大军继续往宜阳进发。这一仗禁卫军斩首2000余,俘虏了4000多秦军,剩余的则是失踪或者跑了。
4000多战俘,自然不能杀了,把他们关在战俘营看押起来,当做日后的谈判筹码是最理智的。
田秀带着大军行军一日以后,顺利的来到宜阳外围。
早在昨日的时候,宜阳县令就通过溃兵的嘴知道了韩军攻破陆浑关的时候。
宜阳的守将名叫蔡允,他是秦国左丞相蔡泽的侄子。
蔡允和大多数秦国将领一样,都看不起韩军,看不起韩国。
因此面对司马提出的火速向秦王告急、求援的建议时,他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区区韩军,本将又不是没见过?他们最好别来,若是敢来。韩军来多少,本将就能让这宜阳城外摆多少尸体。”
蔡允的自信也确实是有道理的,宜阳曾经作为韩国的冶铁重地,韩国每年钢铁23的产量,都是出自此地,因此才有了后面那一句天下强攻劲弩皆出于韩的说法。
秦国拿下此地以后,又一直苦心经营,宜阳的城墙,仅厚度就达到了三丈。
更不用说城内还长期驻扎有两万精兵,这两万精兵是雷打不动的,不管秦国出了什么事他们都会牢牢的守卫宜阳。
而秦国之所以如此重视宜阳,除了这里发达的冶铁业,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秦国向东扩张的一块跳板。
有了宜阳,秦国就能随时窥测韩魏,毫不夸张的说,宜阳是秦国东出最关键的一座跳板。
宜阳的战略位置,甚至不下于崤山、函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宜阳一失,三晋立即就能够兵临崤山。
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如此看重宜阳的原因。
田秀率军来到宜阳城下后,看着这座巍峨的城邑,同样感到束手无策。
当年秦国为了打下宜阳,苦战数十年,禁卫军想在旦夕间拿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上将军,下令攻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