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军中绿花,唱哭边境两万里》

第175章 凉州词(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然而,对于现今的边疆战士而言,这首诗却描绘出了一种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坚毅。

如果说前四句更多地聚焦于个体战士的境遇,那么王之涣随后的四句诗,则宛如一幅边疆战士群体的生动画卷。

它如同电影的镜头转换,起初从个体的视角切入,随后逐渐展开,直至呈现出广袤边疆的全景。

这种由近及远的叙述手法,不仅赋予了歌曲空间上的层次感,更在无形中引入了时间的纵深感。

有人想起了许参的歌曲《昨夜书》。

当初,许参是在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这首词作之后,续写了几句。

这次,居然又是在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

这让人不得不佩服许参的才华。

歌曲继续。

“哎呦哎呦(月儿空照千里酒)

哎呦哎呦(抬头遥望北飞雁)

哎呦哎呦(月儿空照千里酒)

哎呦哎呦(抬头遥望北飞雁)”

……

这段哼唱与和声,宛若在空旷无垠的大漠之上放声高歌。

那激昂的旋律如同高亢的呐喊,随后被狂风裹挟,飘向千里之遥的远方。

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给人一种豪情壮志,大漠恢宏的既视感。

歌曲完结,大家都有种心境辽阔之感。

“这首歌太大气了,我感觉到了一种恢宏磅礴的气势!”

“虽然写的是思乡,但我怎么听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果敢!”

“歌词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真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歌曲!”

“这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小叁这是在展现我们的文化特色!”

……

这首歌,瞬间就引来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韩洲的网友有点懵。

这种诗词的形式,只有汉字才能描绘出它的意境。

翻译根本就没了那个味道。

比如王之涣的那四句诗,就被翻译成了:

“黄河在远处白云之间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