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年不逃荒,我带着族人深山求生》

第415章 信字当头(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村里人还以为这两年吃得好,穿的暖,身体慢慢休养过来了,哪里知道陆元元的用心良苦。

四月底,八宝楼二楼的茶楼,三楼的酒楼,正式开业。

这对临川县的百姓来说,真的是大喜事。

茶楼和酒楼要用人,不少年轻人都应招而来。

几百个人,就有几百个家庭受惠。

周沐按照陆元元的思路,专门聘请了两位说书先生,在二楼的茶楼,分早晚两场说书。

奇闻怪谈,民间故事,还有一些话本子,都是说书先生讲书的内容。

为了吸引人,陆元元每天晚上熬夜写故事。

确切的说,是抄故事。

前世她看过的一些故事,只要是有印象的,都把名字记下了,慢慢回忆着写下来。

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多少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不论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

还有后来的不少武侠小说,仙侠小说,都是不错的题材,陆元元打算慢慢写。

三楼的酒楼就更好办了。

陆元元写出了整套的菜谱,冷盘,风味主食,各种热炒,荟聚了煎炸煮炒焖,各种食材都有多种多样的做法,完全打破了这个时代大家吃炖菜的习惯。

八宝楼的美食一经推出,顿时吸引了不少县城的好吃之人。

走在街上,碰见熟人,第一句话就是:“你去八宝楼吃饭了没有?”

“去了去了,我给你说,八宝楼的饭菜真的是绝了,那道红烧肉真是酱香味浓,肥而不腻,……”

“是吧!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道大盘鸡,……”

八宝楼一时之间,成了临川县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尤其一些家境不错的人,闲暇之余就会去八宝楼喝一杯茶水,听一段故事。

一切都按照陆元元的设想,八宝楼运营的非常顺利。

陆元元当初买下临川县的那片废墟,只是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设想,想不到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这样的规模。

她的初衷也是要让家里有一份产业,日子不要过的太艰难。

现在枫林村陆家,何止在临川县有一席之地!

八宝楼更是惠民利己,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夸赞。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