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

第338章 通车(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泰西政治家们早就有了一种意识,即中西铁路通车之时,就是战争爆发的时候。

此时,蒂利马境内的铁路还在修呢。。。。。

铁路带来的紧迫感,迫使守望联盟加强了战备。

弗兰斯宣布修改兵役法令,延长了服役时间。

并规定,一定年龄内的退役老兵,随时准备接受国家的征召。

国内军工厂放开产能,实行三班倒不停歇生产模式。

这世界因为大明的搅局,让很多人明白,一旦战争爆发,时间和规模上很可能远超历史上所有战争。

所以,弗兰斯人开始提前准备。。。。。

弗兰斯的准备,很快引起连锁反应。

德其索伦也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国家政策,一切为军事服务。

并且,两国还在舆论上开始煽动民意。

一直没有动静的罗斯托夫,这些年都在精修内功,特别是从昂撒身上拿到钱后。

最精锐的西洲军团规模扩大。

在鲜卑冰原与明帝国的交界处,伊凡破天荒的拿出了一部分皇室资金,专门修建了一条防线,被取名为沙皇防线。

此时的罗斯托夫,正是国内矛盾最低的时候。

伊凡开始引导民众,把目光放在罗斯托夫之外,也就是西洲方向。

与罗斯托夫争议最大的蒂利马,通过德其索伦的援助,开始了自己的军事改革。

大量来自德其索伦的教官,充斥在蒂利马军中。

但,凡是训练过蒂军的德其索伦军官,得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

蒂利马陆军的战斗力还算不错,但只限于团级。

一旦参与战争的蒂军到达师级,蒂军战斗力将一落千丈。。。。

无怪乎德其索伦会得出这么个结论。

民族问题复杂的蒂军,每个团之间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甚至信仰都不同。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坨屎。

越是规模庞大,参与数量越多的战争,蒂利马陆军反而是一坨屎。

德其索伦顾问,几次向蒂利马军方高层建议,好好整合一下。

但蒂方高层撇撇嘴,直接就把德其索伦的建议扔进了垃圾桶。

你以为他不想整合吗?是没办法。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