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全身上下摸个遍,除了一个厨子身上还带着把菜刀,剩下什么武器也没有。
炮灰身份,手无寸铁身无分文,这样的开端放在小说里面绝对是主角的配置。
可惜现实情况是,一群侥幸活着回来的人,聚在一起只能住在镇子的破庙里。
每天靠着四处化缘才能勉强活着,至于说去不远的山上打猎?
每天炮火连天的,鬼子的飞机还时不时的过来“下蛋”。
别说野味了,就连野菜都不多。
炸弹随时可能落在某个地方,周围的植被都被损毁的严重。
养育了多少辈子小镇人的怒江,两岸被封锁的很是严密。
以前两国之间还可以互相之间串个门,通过江上的桥走个亲戚,赶个集什么的。
自从小鬼子到了那边,就别提日子过得有多苦了。
镇上的客栈和饭店以前都是生意兴隆,两边经常有互贸的商人。
人来人往的生意可好了,那时候的日子多好?
等到国党派了部队过去,他们还以为好日子不远了。
一车车的物资军需来过来,一群一群的队伍带过来驻扎在镇子不远处。
看见他们一个个的装备牛叉,大皮靴咔哒咔哒的踩在石板路上。
那股子劲让老百姓憋屈很久的一口气,总算是长长的吐了出来。
所以光头的部队来了以后,所有百姓不说夹道欢迎,也是高兴得不行。
老百姓最淳朴的表达方式,就是给他们送上家里最好的食物。
什么腌制好的腊肉排骨,自家鞣制好的野山茶,煮的热乎乎的鸡蛋,还有做好的饵块。
每天大包小包的送到营地门口,不等站岗的哨兵说话拔腿就跑。
因为大家伙觉得日子有了盼头,等他们把鬼子赶走又可以恢复以前的生活了。
哪知道那帮人东西没少吃,正经事干的却不多。
说是什么主力部队过来的,什么装备牛叉都是进口的。
可是来的时间不短了,就没见过人家往前边去。
最多也就是在半山腰转悠一下,连江边都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