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余氏家族成员对于接掌家族企业并不热衷,认为家族企业“古老迂腐”,没有现代气息,难有发展。
另外也是在家族企业中工作吃力不讨好。
还有人认为做生意并非个人喜好,宁可选择从事其他爱好专业、艺术、自我创业,或者加入外国大型跨国集团。
甚至只愿意享受自己的生活,乐得逍遥。
可欣投资在私下接触很多余氏成员,绝大部分都是价格谈拢就卖,丝毫没有对家族企业的留恋和感情。
只要那位余家掌舵人和淡马锡同意,他马上就能顺理成章收购其他股份。
这时,负责“仁生堂”收购项目的负责人接了电话回来汇报一个新情况。
“老板、顾总,我刚才收到消息,倭国药企已经私下接触余家人报价收购‘仁生堂’的股份,溢价20%估值48亿港币。”
“有持有股份的余家人给我打电话,问咱们能给多少报价,听对方的意思,应该已经有人把手里的股份转让给了倭国药企。”
“什么?!”王可一听有些惊讶。
“倭国人竟然先下手为强了?余家不是有家族内部优先协议嘛?”
“马上去打电话联系,先稳住手里还有股份的余家人,就说我们正在跟余董接触,谈判报价已经超过48亿。”
“好的,老板,我马上让人挨个打电话联系。”
“哦,对了,顺便摸清对方手里已经收购持有多少股份了。”
“明白!老板!”负责人点头应了一声。
随即转身离开去安排人员打电话。
看着人出去忙,王可冷冷一笑。
小鬼子还真是悄悄地“进村”,还想不声不响地私下收购。
“呵呵,余董还在这里跟我们待价而沽、斤斤计较,家倒是被人偷了,一处四处漏水的大船又能航行多远?”
罗志文则感慨道:“同样一个东西,在有些人眼里是个寄托情感的祖产,但在有些人看来就是随时能交易变卖的资产。”
“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不能继承祖辈父辈的事业,卖了未尝不可,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祖辈、父辈打下的江山,得益最大的应该就是子孙后代。
但如果他们自身看不到这个核心问题,将自身祸福与祖辈、父辈连成一体,自然不会从长远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而余家这样的局面,后果自然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