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第一百六十二章 捞忙(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韩立在刷牙洗脸后坐到了炕桌前面“怎么只有我一个人的碗,你们什么时候吃要不一起吃点吧。”

“你快吃吧,我们跟姐姐刚吃完没多久。”

韩立吃饭的时候云晶晶在一旁说着她听到的情况,这位梁老爷子算得上是寿终正寝,晚上还把家人叫一起有说有笑的吃饭,吃完饭没过多久梁老爷子说了句想老伴了,然后闭上眼睛就走了。

他们家的条件不算太好,按照现在的习俗只能在家挺灵三天,但是几个孩子不同意,一定要停满五天,最后梁大队长说让他们为往后的生活着想,最终定下“四天接五”,紧凑着也算是五天。

(莫喷,三里乡规各不相同,这个日子的差距就更大了,毛遂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地方当时的规矩而已,现在的条件好了也许人家早就变了呢。)

云晶晶还说他们在烧东西的时候都是藏着的,灵堂里面一点纸灰都没有。

韩立毫不在意的说“也许人家主要就是防备咱们这些人呢,不该看的咱们不看,我没事的时候去那边多待会,你们每天去转一圈露个面就行了。”

韩立吃完饭以后到那边转悠了一圈,看看没什么事就回来了。

接下来几天依旧保持着这种情况,韩立既没有进山也没有出去。

他就在灵棚跟自己家之间两点一线的转悠,在灵棚这边跟村民聊天,回到家以后跟大家下棋。

这个情况一直到了出殡的这一天,其他事情基本上都跟往常一样。

只有在灵棚门口多了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四个菜、两荤两素,取自神三鬼四的意思。

桌子上面放了一大摞海碗,桌子下面有一大坛子酒。

这些都是给那些去挖坑还有抬杠子(棺材)的人准备的,菜只有桌面上这么多,但是酒管你喝够,前提是你不能喝醉影响后面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场景还有一个人可以参与,那就是几乎在每个村都有的那种傻乎乎的守村人。

守村人往地里去的时候会抱着一个罐子,这个罐子里面装的是菜、馒头、大饼,晚点会随着棺材一起埋在地下。

等这些人喝够,大家把八仙桌扯下来,然后就是那种白事上专用的铁管炮声音响起。

随后就是唢呐、小鼓、镲、笙的声音,后面紧接着就是家属的哭声传来。

这时候长子一手扛着最大的幡子、一手拿着一个瓦盆哭着就出来了。

剩下的那些儿子手里面就只有幡子,而且这个幡子的个头也要远远小于长子的那根。

大家围着棺材哭了一圈后,长子在娘舅的跟随下来到棺材前面,把手中的瓦盆用力摔碎,然后被娘舅拉到一旁跪下开始哭。

抬杠子的这些人一手扶着已经绑在棺材上的杠子,一手拿着一根棍子,这根棍子叫点棍,它是在路上体力不支换人,或者有什么突发情况时候支撑杠子用的,因为棺材一旦离开原地就不允许中途落地。

抬杠子的这群人齐齐的喊了一声口号,然后同时发力抬起来棺材晃悠了几下就开始往外走去。

孝子贤孙哭着跟在后面,孝子都由娘舅或者娘舅家的人跟着。

儿媳由自己娘家的兄弟或者侄子搀扶着,跟在男人的后面。

每当遇到路口或者抬杠子的人体力不支的时候,他们就会跑到棺材前面跪下哭。

一直到出村以后,这些女眷就会坐上提前安排好的马车上。

这是上个朝代留下的规矩,因为那个时候的女人大部分都裹小脚,她们根本没办法走到坟地那里。

韩立他们自然是一路跟着看,不止他们这些知青,很多村民也都是全程跟着看,反正现在家里面都没事。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