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书库

久久书库>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246章 于伟正深有体会制药厂面见王蓉(第2页)

第1246章 于伟正深有体会制药厂面见王蓉(第2页)

齐永林在东原工作了大半辈子,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不仅对东原的山水草木充满感情,东原的很多干部群众也早已习惯了他的存在和风格。

齐永林的离开,甚至标志着东原一个时代的结束。尽管于伟正对齐永林在某些方面的强势和独立王国倾向有所不满,但此刻,更多的是对一位经验丰富、富有才华的干部离去的惋惜,以及对未来东原发展之路的深层思考。

张庆合站在于伟正身边,同样望着车辆远去的方向,轻声问道:“书记,您怎么看永林同志最后推荐的张云飞同志?”

于伟正双手背在身后,一边往车边走,一边目光依旧看着前方,沉吟了片刻,才缓缓说道:“老张啊,我看先观察一下吧。多方面观察一下。如果确实如永林所说,能力突出,又适合企业经营管理,那么从县长平级调动到东投集团担任总经理,对张云飞同志个人而言,虽然不算是明显的提拔重用,但也是一个重要的锻炼平台,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7月24日上午九点半出发,我带着县委副书记焦杨、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和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杨明瑞和县委办主任吕连群,县政府办主任韩俊一行六人。分成两辆汽车。紧赶慢赶下午一点就来到了省制药厂。

从东洪县到省城,说是不到三百公里,一级公路最高可以允许跑140码(比现在的高速还要高),但路上岔口太多,车速根本上不去。加上七月的天,日头毒辣,整个人很是疲惫。

路上经过几个路边摊,也有不少的餐馆。曹伟兵问要不要停下来吃点东西垫垫,我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十二点了,但想着约的是下午两点,路上别再有什么耽搁,就说不吃了,赶到地方再说。大家也就没再坚持。

紧赶慢赶,下午一点整,两辆车总算到了省制药厂的大门口。车停稳,我推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踩在实实在在的水泥地上,我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活动了一下坐得发僵的腰腿,说道:“坐了一上午的车,骨头都快颠散架了啊,下来走走,透口气。”

其他几人也陆续下车,个个面带倦容。省制药厂的门面比我想象的要气派得多。高大宽敞的厂门,中间是厚重的双开铁门,紧紧关闭着,只留两侧稍小的侧门供人出入。门旁立着两个岗亭,每个岗亭里都站着一位身穿制服、表情严肃的保卫人员。那制服乍一看跟警服很像,但细看臂章,写的是“经警”二字,腰间佩着橡胶棍,站得笔直。

我迈步朝大门走去,其他人跟在我身后。县政府办主任韩俊立刻快走几步,上前去和岗亭里的保卫人员沟通。我们几个则站在门外不远处打量着。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往我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在我耳边说:“瞧这架势,神气什么,还以为自己是省委大院了。”他语气里带着点儿不满,也带着点儿我们这些小地方干部到大单位办事时常有的那种不易言说的局促。

我笑了笑,没接话。心里明白,跟这些具体执行制度的保卫人员计较不着,也没必要。我的目光落在厂门的气派上。这大门修得确实有规模,主门是厚重的朱红色铁门,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维护得很好,透着一股国营大厂的威严。相比起来,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大门,就显得寒酸多了。

主门紧闭,我们只能透过两侧打开的侧门,隐约看到厂区里面的一些景象,但都被门前繁茂的大树遮挡着,看不太真切,只觉得里面绿树成荫,道路宽阔。

我的注意力被门柱吸引了过去。门柱是用水泥砌成的,打磨得光滑,上面还镌刻着字。我走近些,轻声念出右侧门柱上的上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县委副书记焦杨闻言,也上前一步,探头看向左侧门柱,接着念出下联:“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念完,他回头看我,点了点头,“县长,是古训,也是行规。看来这厂是挺讲究。”

这时,韩俊已经和保卫人员说完了话,放下那个砖头似的大哥大,小步跑回到我跟前,脸上带着些无奈:“县长,联系上了。保卫科的同志说,他们没有接到通知,按规定,没有里面具体对接部门的人出来接,谁也不能进去。我已经给厂办打了电话,他们接待办的崔主任说马上过来。”

正说着,就看见刚才还一脸严肃、拒人于门外的两位“经警”同志,其中一人从岗亭里走了出来,对着我们这边点了点头,然后和同伴一起,用力推动那扇厚重的中央大铁门。铁门显然很沉,下面有两个铁轮子,碾在水泥地面上,发出“吱吱呀呀”的沉闷响声,缓缓向内打开。这开门的过程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规矩和气势。

大门敞开,省制药厂内部的景象豁然展现眼前。从外面真看不出来,里面竟是别有洞天。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向前方百米开外的一栋高大建筑,看模样就是办公大楼。这楼足有七八层高,外墙是水刷石墙面,在那个年代显得颇为现代气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