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当国师,被逼破碎虚空》

第4章 游庐山(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如此也好,从这里看香炉山不是太真切。

往上一些也许就能够,更清晰见到它的真面目。”

“夫人,也许靠近了看,也仍旧看得不太清晰呢?”

“这是何故呢?”

“身在此山之中,又如何能够一睹其真容呢?”

“可是,不在此山之中得话。

这山它又隐匿在迷雾之中,不是更看不清楚吗?”

“这也许就是,感性与理性的失衡所造成。”

“感性?理性?这看风景也可以用它们来形容吗?”

“有何不可呢?

在这里用感性来理解。

就如同陶渊明先生的不求甚解一样。

就是不需要将,香炉峰看得太真切。

如今这样朦朦胧胧的样子,便是它最美的时刻。

如同白乐天诗中所写的那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似今天这般朦朦胧胧的香炉峰,我想不是常态。

一年之中也难得一见。

而理性,便是一定要看清楚,真切。

岂不闻人生难得糊涂呼?

能够看真切的香炉山,想来只要不是雨天便可。”

“夫君言之有理。”

对于梁子渊的解释,赵疏影也认同。

反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君说什么就是什么。

赵疏影这一辈子已经认定他了。

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死人。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