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要想打胜仗,天下太平,必须赢得民心,使民心团结。”
“平反冤假错案,抓贪官污吏,都是为了民心,为招安倭寇和海盗中的汉奸做准备。”
霍飞吃惊,若有所思。
之前,他认为消灭倭寇和海盗必须凭借武力,多招兵,日夜练兵,没想到唐风年搞出一个兜圈子的办法——赢得民心。
霍飞顿时感到好笑,是气笑的,觉得唐风年太书生气,太呆,太天真。
他明显不赞同唐风年的做法,于是斩钉截铁地劝说:“招安只是缓兵之计,杀掉作乱者才能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唐风年摇头,冷静地说:“杀不完,因为他们干海盗、倭寇这一行有利可图。”
“只要有利可图,人就会被好处冲昏头脑,前赴后继,就像官场的贪官污吏一样,明知道会被抓住,被抄家,甚至被砍头,但依然干危险的勾当。”
霍飞皱眉头,暂时无法反驳唐风年的话,于是追问:“风年,你究竟打算怎么办?皇上定下一年之期,可不是开玩笑。”
“慢慢悠悠,可不行。”
唐风年也被一年之期压得心情沉重,丝毫笑不出来,说:“民心、财政、练兵,三条路,齐头并进,不容许存在短板。”
“其一,失民心,则汉奸多。其二,没钱、没军饷,谁愿意白白为朝廷卖命?不仅不卖命,反而还要与有钱的海盗、倭寇来个官匪勾结。”
“其三,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强,否则一打就跑,如同乌合之众,一盘散沙。”
“这是一摊浑水,急不得。”
霍飞点头赞同,右手的手指在随身佩剑的剑鞘上轻轻敲击,胸腔里的熊熊烈火变得收敛,心服口服,说:“风年,你想得更周到。”
“练兵之事,你不用担心,我必定竭尽全力。”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霍飞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很自信,暗忖:在别的方面,我或许比不上风年,官儿也没有他大,但论起练兵打仗,我才是内行,风年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只要粮饷充足,我一定搞出精兵强将,所向披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风年对霍飞表示出明确的信任,又聊几句之后,霍飞告辞离开。
唐风年目送他,然后继续埋头翻看案卷,准备审案,心意坚定。
另一边,巧宝不再担任监工,而是把可怜的男女孤儿都集中起来,让他们有饭吃,有屋子住。最重要的是——一边教他们识字、念书,一边教他们练武,做童子军,源源不断地给他们灌输打倭寇、打海盗的人生信念。
还让他们加入民间巡逻队,为民间太平出一份力。
与此同时,石师爷也没闲着,他学说本地方言,结交许多本地人,刻意寻找本国海盗留在本地的亲朋好友,向他们打听情报。
他发现许多不可思议的怪事,比如本地的某个罪犯或者某个穷人,曾经混得很差,没念过书,甚至差点没饭吃,但是出海之后,却可以当上海盗头头,积聚无数财富,手下有几万小喽啰,甚至还有个人混成某个小国的国王。
本地人对这些厉害人物的事迹津津乐道,一边聊,一边笑,没有敌意,反而非常佩服,引以为荣。
石师爷惊讶地发现,大部分本地人不认为海盗头子是汉奸,甚至对那种人没有敌意。然而,一提起本地的官员,他们就恨得咬牙切齿,痛恨当官的,甚至痛恨朝廷,埋怨朝廷征收赋税、徭役、兵役。
埋怨声如同滔滔江水……
石师爷倾听他们的心声,表面上丝毫不反对,把真正的想法暂时埋在心底。
他每天早出晚归,收集情报,夜里再跟唐风年细说民间男女老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