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散朝,总督人选依然悬而未决。
然而,几个有权有势的太监串通一气,找机会在新帝耳边吹风,建议派个太监去干总督这个差事。
他们的理由就是——奴才们对陛下忠心耿耿,一切都按照陛下的要求办理,绝不自作主张或者贪污受贿,陛下可以彻底放心。
然而,新帝是有脑子的人,他明白:如果自己派太监去干这种大事,朝中文官肯定要骂骂咧咧,上书弹劾。
到时候,他休想清静,恐怕要被文官的唾沫星子烦死。
新帝微笑道:“只有治世能臣才胜任此职,仅仅忠心,还不够。”
太监们被拒绝,抓耳挠腮想办法,不甘心让“总督”这块肥肉从嘴边溜走。
当他们想再次开口请求时,发现新帝正在闭目养神,于是太监们瞬间识趣,不敢打扰。
新帝正在思索:唐爱卿是否能胜任总督一职?唐爱卿管财政、民政和律法没问题,至于军事……
新帝自己也没有信心,因为打仗恰好也是他自己从未亲身经历过的盲区。
他看过兵法书,却仅限于纸上谈兵。
据他所知,许多对兵法高谈阔论的人反而打败仗。
深入思索,新帝深呼吸,在脑海里评估唐风年的履历。
在唐风年的所有政绩中,他抓过土匪,也在朱太极造反时,成功守过大同城池,还在先帝御驾亲征时镇守过后方……多多少少与军事沾边。
新帝决定赌一把,赌唐风年能胜任。
于是,他把五位内阁大臣叫过来,商量此事。
五位大臣,两位明确反对,两位附和皇帝,最后一位不出声。
然而,不出声的那位包大人反而压力最大,因为赞同派和反对派都用灼灼如火的目光盯着他,等他表态,甚至逼他表态。
因为此时,他一人的态度决定两方胜负,非常关键。
他甚至从那两边目光中察觉到危险的气息,同僚似乎在说暗语,意思是:“如果你不跟我们做同党,老子就想办法灭了你!”
包大人冷汗直流,心惊胆战,终于憋出一句恭恭敬敬的话:“皇上圣明,微臣赞同皇上的意思。”
新帝明显松一口气,露出笑容,眼神明亮,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