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司衙门突然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身穿绫罗绸缎,满身富贵气,手拿折扇,对看守大门的官差说:“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求见唐大人,目的是助他一臂之力。”
“如果今日不见,以后没有后悔药吃!”
官差把他从头看到脚,眼看他像个读书人,便不敢怠慢,连忙进门去禀报。
“大人,有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年轻人要见您。”
唐风年和福建总兵霍飞正在商量如何招安海盗,突然听见禀报,便决定抽空见一见这位才子。
“请他进来。”
官差遵守规矩,对那位客人进行搜身之后,带进来。
唐风年为了表示自己招贤纳能的态度,站起来招呼陌生客人,邀请客人落座、喝茶。
“请坐,请问高姓大名?”
霍飞则是坐着没动,只用目光打量来者。
来者拱手行礼,看起来充满自信,回答:“鄙人姓高,听说唐大人多次遭受奸臣弹劾、污蔑,本人特来为唐大人解忧、出谋划策。”
唐风年和霍飞不约而同地挑眉,难掩惊讶。
霍飞端起茶盏喝茶,暗忖:你又不当官,你能有什么办法?莫不是跑来吹牛,混吃混喝?这种骗子最多,不知风年是否会上当?
他转头看向唐风年。
唐风年与他对视一眼,暂时不动声色,在心中琢磨:我被弹劾之事,已经传出朝廷,传到民间去了吗?
被弹劾,绝不是什么愉快或者光彩的事。
为了不稀里糊涂被同僚弄死,唐风年一直保持耳目畅通,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获取京城那边的消息。
比如,同僚用哪些理由弹劾他,他都弄清楚了。
那些理由包括:文武勾结、勾结商贾、违背国策、保藏祸心、贪污受贿、祸国殃民……
面对如此弹劾,唐风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真正使他保持镇定的原因,是皇帝的态度。
新帝对他的为官政绩很满意,对他保持信任,把弹劾他的奏折置之不理。
此时此刻,唐风年面对这位姓高的客人,微笑道:“你从何处得知此事?有何妙计?”
高才子流露傲气,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唐大人想安然度过难关,就请消除对我的任何疑心,对我言听计从即可。”
霍飞握拳挡住嘴唇,假装咳嗽,掩饰自己的笑声,暗忖:此人好大的口气!
唐风年流露惊讶,但为了表示尊重,没有发笑。
高才子又趁热打铁,故作高深,说:“唐大人难道没听说过黑衣宰相的故事吗?”
唐风年当然听说过,毕竟那代表最厉害的谋士,也代表最大的野心。
显然,高才子把自己比作黑衣宰相,自鸣得意。
唐风年放下茶盏,故意装糊涂,微笑道:“不管是黑衣还是白衣,请你不要打哑谜,直接说明来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