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63章 第 63 章(第6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最后他只好把保成的庶女,胤祥的嫡女以及小胤禄的嫡女养在宫里,长大与蒙古和亲,保成的庶女倒是个长寿的,十三的嫡女虽然也和亲了但老四将她的公主府建在了京城里,可惜成婚两年,这丫头十八岁时就没了,小十六的嫡女也只活到了四十岁。”

胤礽:“……”

底下有两个胞妹的老十三提前听到自己未来嫡女的命运,不禁紧抿双唇,攥紧了拳头,瞥了自己四哥一眼,心中复杂极了,有气有怨也有些憋闷,若他四哥登基了,把他的嫡女当成公主养,自己这个做臣子的,即使心里不舍得,也不能拒绝吧?但他四哥也将他女儿留在了京城,这丫头却刚成婚两年就没了,这究竟算个什么事儿呢!唉!”

三岁多的小十六则懵懵的眨了眨眼睛,俨然因为岁数太小,还没有与他太子二哥、十三哥共情呢。

老四看着哥哥、弟弟们不满的目光,也不禁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康熙也抿紧双唇,老四这子嗣怎么如此少!

“孝康章皇后”话音落下后,整个御书房都变得愈发安静了。

康熙、雍正连着两朝,公主们竟然大多都是英年早逝的命,这让人可怎么说啊!

他们心知肚明,公主们早逝均是因为和亲蒙古,但康熙父子们都说不出废除“满蒙联姻”这项国策的话来。

国策都是基于国情定的,放眼历朝历代来看,除了蒙元这一朝外,无论是他们满人当政,还是汉人们当政,对付那些骑兵剽悍的蒙古人,要么打,要么和亲拉拢。

打仗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死伤无数还不一定能打得过,可和亲却只是赔了一笔嫁妆,送嫁了一位公主或是宗室女,就能拢住、安抚住那些蒙古人的心了。

两相对比,即使是个傻子也知哪种方式更划算,对国更有力。

脑子清楚、知晓利弊的“大人们”不敢道出真相。

年龄幼小的“孩童”当然就能凭着天真,意气行事了。

死一般的寂静中,虚岁两岁的嫡长孙气愤的用小奶音口齿清晰道:

“姑姑们为了大清联姻蒙古,对于蒙古与大清双方来讲都是有功劳的人,可姑姑们却下场这般凄凉,金团好气气!”

康熙父子们羞愧的点头附和,心中默契地想道:

大孙子儿子侄子说的话没错,历朝历代和亲的女子们都是承载着双方的政治意志,是有大功劳的人啊!

梁九功这个无根之人听到“孝康章皇后”这话,心也戚戚焉,宫里的所有公主们也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啊,唉,怎会如此薄命……

“金团觉得不应该让姑姑们前去联姻。”

胤禔、胤礽等兄弟们听到小奶团子又开口了,心中涩涩,下一瞬他们就惊得全都瞪大了眼睛,被小奶音给雷得外焦里嫩的。

“大伯、叔叔们的身体强壮还有武艺,比姑姑们的身子健康多了,应该送大伯、叔叔们去蒙古联姻,肯定就不会英年早逝啦!”

“砰!砰!砰!”

除了已经瘫坐在地上的直郡王与太子爷外,从老三开始到三岁多的小十六也全都跟着跌坐在了地上。

胤礽嘴角抽搐啊抽搐,他是不是该庆幸,他的好大儿没有生出把自己这个老父亲送到蒙古倒插门的想法啊。

然而——

“姑姑们与堂姐、妹妹们太可怜啦,呜呜呜呜,等金团长大啦,金团代替姐姐、妹妹们去蒙古和亲,金团身体壮壮!肯定会长命百岁哒。呜呜呜”呜呜呜。

胤礽:“!!!”

“好了,金团别说话了也别哭了。”

康熙用空着的左手紧紧捂着大孙子的小嘴,不想要再听好圣孙开口了。

听到“好圣孙”都有要去蒙古倒插门的想法了,直郡王、诚郡王、四贝勒等人同情的看了看太子爷,三三两两的搀扶着从硬邦邦的地砖上爬了起来。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