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不无道理。”窝阔台缓缓道:“但现在我们正是用兵之际,吐蕃的事,可以再等等。”
阔端无奈耸耸肩,只好退下。
这会他人微言轻,说完后发现四周也无人响应他。
招降吐蕃的事,他在历史上也是经过多次,从1240年发兵攻打吐蕃,到1247年招来共坚赞会谈,前后经过七八年时间,以战逼和,这才终于与吐蕃谈好归附的事。
这次是他第一次提出招降吐蕃的事,当然以失利告终。
窝阔台说的也不无道理,你嘴上说说,谁会降你,肯定要先派兵去打,打怕了他们,他们才会降。
这会到处用兵,那能分出精力去打吐蕃?
别人不说,拖雷就第一个不同意,拖雷正打算对宋四川用兵,你要打吐蕃,拖雷的兵马肯定要被分出。
果然,窝阔台说完后,拖雷也马上道,吐蕃的事不急于一时,现在还是灭金为重。
这下四周再无异议,阔端也无话可说。
当天窝阔台和众贵族定下决定,秋季伐金,主要看拖雷能不能借到道,如果借不道,这事就要怪拖雷了。
议事结束之后,各贵族纷纷离开,蒙军会先回草原官山修整,准备粮草器具,同时等拖雷的好消息。
很快大厅里只余下窝阔台和儿子阔端。
阔端见四下无人,上前小声问父亲:“为何让四叔带领这么多兵马?不是要消他的兵权吗?”
原来他刚刚故意提议打吐蕃,是想分割拖雷兵力。
当年拖雷得到成吉思汗手上一百多个千户队的一大半,大蒙古最精锐的兵马都在拖雷手上,窝阔台相当忌惮,早就想把拖雷的手上的兵马弄过来,但一直找不到借口。
这次速不台又投向拖雷,使拖雷手中实力大增,越发让他感受到了威胁。
“不急。”窝阔治冷笑:“他这么喜欢借道攻金,就让他借道。”
“。。”阔端一脸懵比,似乎没有听懂。
“阔端啊,你还记得,你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吗?”窝阔台语重心长的道。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窝阔台把成吉思汗临死前的话说了出来。
阔端若有所思了片刻,还是没有理解。
成吉思汗这段话的意思,金朝目前的精兵,基本集中的潼关一带。
如果蒙古能借道宋,金朝感受到危险,肯定要从潼关征兵过来救援。
金兵一旦从潼关过来,千里迢迢跑到中原,人马疲弊,蒙军以逸待劳,当然可以一战而破。
成吉思汗这战略是没问题的,不过在历史上他算错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