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关上门研究也不一定能保密,但至少比上朝研究讨论好。
而且朝堂上文官也有一大堆,很多人是不用参与的。
所以以后大宋军事问题不在上朝议论,皇帝会视军事问题的大小,考虑召集所有内阁集体讨论,还是只召集相关军将,私下讨论,即有些军事问题,可能连内阁成员都不知道。
其他问题中涉及军事也不在朝堂上议论。
非军事问题中,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议论,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不议论。
人事任免四品以下(不包括县府主官),和财政支出十万贯以下,由首相和内阁在下午下朝后,自己关上门决定,再报由皇帝再批复。
这么多条条款款听完,首任首相李宗勉感觉以后皇帝上不上朝都不重要了。
简单的事都交权给内阁处理,皇帝不知省了多少事。
下朝之后,如果有重要的事,皇帝会召集部份内阁成员一起议论,比如军事,人事任免四品以上(包括县府主官),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
这里显示皇帝也只是召集部分内阁成员,也就是说,人事和财政大权,还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当天皇帝和他们说了很多,诸大臣听明白了内阁的运行。
但无论如何,内阁的运转,体现了几点。
一皇帝在偷懒,把很多事情交给了内阁大臣来处理。
二皇帝试图放权,给内阁管理国家的权力。
三皇帝还是牢牢抓到财政,军事,人事大权没放。
李宗勉和魏了翁在皇帝是沂王时就跟着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有什么打算。
李宗勉和魏了翁对视一眼,忍不住开口:“陛下要离京?”
皇帝安排内阁值守,处理政务,明显有摆烂,偷懒的想法。
但两人更认为,皇帝为离京铺垫,今天没说要打仗的事,一旦打仗,搞不好会御驾亲征。
“朕暂时还没有这想法,不过将来可不一定。”赵与芮不动声色的道:“内阁的存在,就是朕不在京师,你们也得运转自然,处理朝政。”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但内阁改制和部门改制又是两宋以来少有的大动作,赵与芮估计最少半年,平稳运转后估计得一到两年。
这件事是今年的重点朝政。
散会之后,魏了翁却没走,赵与芮知道他有什么想单独交流,便让内侍也退到外面。
魏了翁见四下无人,立刻道:“陛下要离京,最好立太子以监国。”
赵与芮还是很能生的,成亲之后娶的几个妃子,现在个个都生了儿女。
但居然和历史上一样,目前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赵祺。
历史上赵与芮的儿子叫赵禥,也就是宋度宗。
这会赵与芮自己帮儿子改了名字,叫赵祺,但赵祺不是谢皇后生的,是贾玉华生的。
加上赵祺年纪还小,今年才四岁,所以赵与芮也一直没有立太子
魏了翁突然提出立太子事,让赵与芮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