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秦家的田都没有他家多。
这家伙就不信邪,我周家从三国到两宋,传承上千年,还没听过有皇帝要没收地主家田,要收重税的。
历古以来收税也是往老百姓头上收啊,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这个道理哪个统治者不懂?
周大官人认为,皇帝是做做样子,最后还是要从老百姓头上弄重税。
再说,你税能多重?我不信你一亩田收一石,就算你收一石,我一亩田产三石,除了给佃户的,还是有的赚。
周大官人和刘八太尉是临安最大的几个大地主,也是最不相信皇帝会这么干的人。
而他有个农庄和赵汝述的粮田距离比较近,那家庄里,他常年储粮超过十万石。
于是周大官人对赵汝述加价,上等田五十二贯,下等田十六贯。
赵汝述大喜,赶紧卖了。
他自己有两千两百多亩田,他琢磨了皇帝的心思后,卖了一千多亩,留了一千两百亩。
卖完后有些肉疼,但想想赵与芮的做事风格,他咬牙忍了。
这样又到手四万多贯,这么多钱放家里肯定不行,
赵汝述和梁成大出来时,两人都把田卖了,当然,这会手续比较麻烦,原本朝廷还要重做‘砧基簿’但现在会按福建的来,以后改成私田证,所以双方先签了合同,拿了部份定金,交接的事,还要等等。
两人出来后先对视一眼,接着同时暗暗叹了口气。
赵与芮登基后,对官员挺好的,总体工钱和待遇稍微加了点,文官加的少,武官加的多。
但是清丈粮田,准备收税这事,还是很打击这些田产较多的官员。
梁成大看看赵汝述,摇头道:“我看陛下这么下去,早晚还得重收商税。”
赵汝述心中一个咯噔,他家商铺也不少呢。
赵汝述马上道:“好像听说过,皇城司所属的锦衣卫,正在逐一登记京城所有商铺。”
袁密海以前负责他几个商铺,都收到锦衣卫上门的消息,当然,这会也没说要收税,只是登记商铺一些资料,老板是谁,面积多大等等。
赵汝述听梁成大这么一说,感觉有可能是真的,搞不好,下一步皇帝又要收商税。
“特娘的。”他再也忍不住了:“何时是个头啊。”
史弥远倒台时,他怕被清算,赵与芮看亲戚一场没弄他,还提拔了。
但现在想想,这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梁成大刚想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