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475章 不赚钱都行(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史宇之和史天保相互看了下,一脸不敢相信。

这真的太卷,利润也不是很高。

史天保认为最少得找一千人来干活。

以一千人计,正常一年工钱算一万二,现在要往高的算,就算一万五千贯,两年三万贯。

工钱还是小数,材料成本才是大头。

几千幢基本房屋仅原材料得值十万贯以上。

加上军营其他配套设施,仓库,道路,环境改造,还有进购材料的运输费用和其他开支,起码也要五六万贯。

这样算算成本价在接近二十万贯左右。

出价这两人不怕亏本吗?

这不是史宇之和史天保考虑的事。

对方可以减少人力,加快工期,获得奖励等各种方式来获得赢利。

但按史天保和史宇之来看,这两工程赚的不会太多。

后来史宇之和史天保还专门派人来了解下,结果发现这两人给劳力的伙食比较差,各方面都省钱,还引起了劳力们的怨忿,工场上又闹事,最后被朝廷好好制裁了一番。

赵与芮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大宋朝第一次工程招标算是比较成功,也为大宋富商们带去了新的商机。

有些工程利润不会很高,但能和官方搭上关系,得到更多的机会。

史宇之和史天保最后共同拿了一个工程,这工程不好干,竞争的人少,利润也难说。

即新天津城东外城墙中二段,加潞河部份改造。

天津城的城墙有部份是朝廷安排人干的,也有部份分包出来,主要也是想看看,是朝廷做的好,还是分包做的好。

东外城墙这段靠近卫河,工程还包括改造卫河和通州的联系,即明朝弄的潞河。

将来就是连接燕京的主要水运道。

河道改造向来是比较难的,需要的时间也长,投入成本多。

但史宇之还是拍了下来。

建城和改河需要的时间最长,朝廷要求都是在三年左右,投入的钱多,回收期长,所以大部份商人不愿意干。

史宇之认为愿意干的人少,出价可以出高点,不用那么卷。

果然,城墙和运河的改造被他以九十万贯拿下。

他和史天保琢磨了下,保守估计,三年后能赚到二十万贯左右,两家能分十万贯。

三年赚十万贯,不算少,但肯定也不算多。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