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军有足够的粮食,和足够多的人马,把宋军团团围住,围而不攻,消耗宋军粮草,宋军就没办法,只能放弃阵地战,主动出来和蒙军打,那样才是蒙军发挥优势的时候。
两人讨论了一番,纳图儿立刻写了封信,把这次战败的经过,过错,经验之想,全部写了下来,派快骑送往官山给窝阔台。
纳图儿带领余下的八百骑跑到一半,就接到消息。
宋军十几万人正在围攻克夷门,而且刚刚到,当时就倒吸口冷气,脸都绿了。
克夷门是蒙古在西夏境内重点经营的重要关口。
没办法,克夷门是从北往南进攻西夏时的必经之路。
同样,宋军从南往北打,也势必要经过克夷门,黄河就在克夷门右翼贯通。
但宋军十几万已经堵着克夷门。
纳图儿这八百人过去完全无用,这会也进不了克夷门,这时他有三条路,要么往东去夏州,但他想了想,宋军打下定州后,可能再接着往东打。
夏州的蒙军早晚也得逃命。
夏州也算坚城,在宋军那种攻城方式下,都顶不了多久。
而且去夏州太远,有上千里路,走直线还得过一片沙漠,绕道则更远。
就怕宋军会分兵去打夏州,到时跑过去也是白跑。
而且去了夏州后,继续往东是宋朝陕西,往东北方向是蒙古,但要翻山越岭,还不一定能找到路走。
就算能找到路,他不战而逃,回蒙古去见窝阔台?不是找死吗?
所以他只有选其他路,往北去黑水城或兀剌孩城,继续守城。
<divclass="contentadv">但往北的唯一的通道克夷门,正宋军正围着那,这条路也不行。
那只有第三条路,转身回头,从黄河九渡那边过黄河,黄河九渡在应理城边上,也是当年铁木真带蒙古大军过黄河的渡口。
应理那块上次划给宋军的,基本就是要先深入宋境,然后再悄悄想办法过河。
宋军现在大举进攻,境内兵马肯定不多,再以他们的机动力,宋军估计发现了也拦不住。
纳图儿和岱尔巴图一合计,决定回头,先入宋境,再到黄河九渡附近过黄河。
当初大宋和蒙古议和划分西夏,两个能过黄河的地方,一个渡口在应理附近,归宋境,一个不用渡口,但有重要关卡守住,即克夷门归蒙古。
现在纳图儿知道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性了。
定州城破后,克夷门又被宋军围,其他州城的蒙军将来再逃命都没地方逃。
“快,立刻到黄河九渡。”纳图儿知道只有他们第一波逃向黄河九渡的才能出其不意渡黄河,等宋军发现有蒙军往这边逃,要是派支兵马在渡口建个工事,那就真完蛋了。
恩,还可以翻山越岭,往陕西境内去,但那也是宋人地盘,关键得找到能走的山路。
纳图儿运气还算不错,宋军确实没有堵应理这边过黄河的路。
宋军是没来的及堵,也没想到。
孟珙的命令下完后,宋军三路大军都在集合,攻打纳图儿的陈祥、张能率先带着六万多大军和一万民夫出发了,当时孟珙却是没想到蒙军会跑到应理附近来渡黄河。
因为按他的想法,蒙军看到宋军来了,肯定是死守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