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81章 野心勃勃忽必烈(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夏税丁口中输绢十匹,丝绸四匹,棉一百两,钱一百贯,马牛各五匹。

秋税亩一石。”

当时从福建先起征,然后这些年朝廷各地陆续跟上。

后续还补了很多减税新法,比如家中有征独丁当兵者,立功者都有相应减税。

各地收的税,除一部份上缴中秧外,有部份会留在当地。

除了屯放在当地粮仓中,也有给当地驻军和官员自用。

但屯在粮仓中有多少是真,这是历古朝代都得考究的事。

去年八月,扬州有新建不到一年的大粮仓发生火灾,事后说是烧损粮食,丝绢等物,折合粮价约值三十万石,震惊朝野。

但赵与芮并没说什么,今年初,广东某地又有粮仓起火,损失以十万石计。

赵与芮真是怒了。

不过当时正蒙古大战,他也顾不得这些事,现在与蒙古议和,终于要下重手。

当初赵与芮也考虑过会烧粮的事,所以很多地方的粮仓是隔开的。

最大的粮仓也就存一万石,小的只有一千石,同一个地方,可能是诸多粮仓相邻在一起。

你怎么可能一烧就烧三十万石?

这么巧三十个粮仓同时起火?

而扬州那边的粮仓也没有全部是一万石的大粮仓。

十月初八,皇城司提举全勇亲自带队,带京师锦衣卫二十人,御史台官员三人,经过常州时,抽常州驻军一都,一百多人,再到镇江时,又从镇江府抽衙役弓手二十人。

初十,全勇带着大队人从扬州南的瓜洲渡口上岸。

刚到岸边,扬州当地已经有官员来渡口迎接。

全勇微微一愣,因为他们一路过为,都没有打招呼,更没有下公文,但扬州当地官员,居然知道了。

渡口站着好多官员,有扬州府知府常文才,通判贾洪康,扬州驻军正将卢之平,两员副将,扬州锦衣卫千户所千户严海光,两名副千户,另有当地广陵县锦衣卫百户吴俊。

除了这些主要文武官员,现场还有一大堆人,包括广陵县令齐兵,知府衙门里的各曹主事,广陵县各房主事等,除了淮南路制置司的人官员没到,扬州府和几个县的文武基本都到了。

岸上黑压压一片人,等全勇一下岸,全勇都懵了,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这么大阵仗。

对面有他的熟人,驻军正将卢之平,带着两副将,锦衣卫千户严海光,带着锦衣卫纷纷上前:“拜见侯爷。”

全勇身为皇帝表弟,早在前年已经晋封为侯,食邑五千户,不降等世袭三代威勇侯。

其他文官什么都不认识他,听到这是全勇,还是皇帝表弟,纷纷上前拜见。

知府常文才又笑道:“下官已经已经准备了酒楼,为侯爷一行,接风洗尘——”

不料他刚开口,全勇伸手一挥打断他:“常知府几年的进士?”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