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74章 国界之分(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当然,宋军不怕别人来淹中兴府,宋军占领之后,蒙军是不可能再打下来。

宋军之所以要填洼,主要是中兴府四周全是粮田。

西夏的雨季很是影响粮田产量,虽然西夏不是以产粮为主,但赵与芮占据后就想改造下,把洼地填起来,成为上等良田。

这种填洼地改成良田的事,南宋最擅长。

没办法,南宋丢失北方之后,僻居南方,为了提升粮田产量,大规模干了这事,江南等地被都填了不少洼地,也形成了大量的优质粮田。

尽管南宋土地兼并非常严重,但南宋终其一朝到灭亡,都没有像明朝那样大面积缺过粮。

现在孟珙在中兴府四周也这么干,挖高填洼,一方面不给敌军筑坝的安全地,另一方面可以改造低洼田,打造中兴府水利,改建中上等粮田,用来屯粮。

从人群里挤出来后,刘润看了眼哲库,宋军这么大张旗鼓,对中兴府百姓和环境都下大力气,明显是占了不想还。

当然,他们也没想过,自己也是强占了西夏的,而西夏同样是抢来的。

“宋人这是不想还了?”哲库不满意道。

刘润想的却不是这个问题:“我看宋人那身份牌,制造一片难度都极大,”

“如何打造几十万片?”如果加上其他沙州等地,怕是更多。

在刘润眼里,宋人那木片式的身份牌难度,不亚于打造一把兵器或一件甲衣,因为他认为那五个孔弄出来很费时间。

没错,这身份牌打造是比较麻烦,所以赵与芮在朝廷其他地方都没实行,先在西夏这边开始。

西夏这边不但与蒙古相邻,和西域也极近,随着宋军占据,且和蒙古的议和,以后会加大商路运行,来往商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为防细作盘居,宋军在这边先实行身份牌政策,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此时的孟珙当然没去领兵,正在中兴府北面新成立的匠作局里。

在刘整带兵从陕西过来时,朝廷又组织了大量的工匠往这边来。

十二月二十二日,中兴府成立自己的匠作局,隶于将来的宁夏制置司。

当时刘润还没过来,孟珙这几天一直都在匠作局,为匠作局的事忙的不可开交。

今天匠作局给他看了看制作身份牌的工序。

其中最难的就是那四个孔,用了四种不同的钻头。

孟珙也是第一次看到有钻头可以用水力推动下钻孔,效率非常快,钻完孔后就可以刻写其他。

上面的字,有的是刻上去的,有的是写上去的,各不相同。

孟珙看了会,感觉效率还是比较快,前期只要先把大量的空白身份牌做出来就行,当然,前期这工作量也不少,好在大宋现在工匠多,工人多,官家给他的任务,半年打造二三十万个应该没啥问题。

这时一个工匠向他解释:“咱们都编好了组,小保,大保,所以按各地址来打造,会比较省事。”

“这么一天可以弄几张?”孟珙问。

“前面切割牌块和处理防水的比较慢,咱们是标准化生产,各干各的,主要看前面出空牌速度有多快,我们这边的话,这上面五个孔都由不同的机器分开钻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