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八十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利得税没收多少钱,但大明白银的流通问题得到了部分的缓解,这是个好消息,市舶司的吞吐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燕兴楼交易行的船舶票证都涨了五钱银子。

朱翊镠低声说道:“廷臣们都说他斗不过先生,被先生给利用了,还田疏的事儿。”

“臣等谨遵圣诲。”张居正带着群臣俯首领命,文武不是矛盾的,文武从来不必对立而谈,也不是此起彼伏,此兴彼衰之事,但士大夫们总是在刻意制造这种对立。

要进必须考,考的内容和官考遴选是有差别的,代办、会办的管理岗位是考专业技能,同样要求三年到五年的实际经验,外行指挥内行,不过数年,墙倒屋塌,官厂团造法,可是王崇古翻身的本钱,他自然慎重。

因为朝廷因为体制必然存在的僵化,处置问题是滞后的,所以鞑清的文字狱,都是在已经酿成了恶劣后果之后,才会掀起,影响已经造成,反贼言论已经传播的哪里都是,文字狱治标不治本,而阿拉伯世界直接禁绝知识传播。

“致仕就致仕吧。”张居正写好了浮票,将奏疏递给了冯保,送到了御前。

“虽然他们没有联袂,但存在普遍共识。”张居正摇头准备将奏疏收了回去,还是等戚继光回来稳妥。

这篇奏疏里的很多内容,和陛下十岁学的差不多,三千五百言,十七条,每一个言之无物,唯有怀远人,长篇大论有点自己的观点,没有一句提到戚帅和京营,但含沙射影,还是说大军征伐,无仁无义,必然制造杀孽,有违天和之类的话。

从泰西来的特使,大明遣泰西特使的回函,都是这么说。

文字狱?要有文字才行,只有手抄本的世界里,知识的价格会无限的昂贵,只能成为贵族的专属特权。

正在积极推行的有三件事,燕兴楼扩张,利得税和西山煤局的加大生产。

真金白银就只有黄金十两,白银五十两,珍珠十两。

万士和也不是突然而然的提及此事,主要是为了接下来要商议的事儿。

朱翊钧将奏疏递给了冯保,开口说道:“兴文,提倡文治,致力教化,立学兴文,本是好事,兴文为何要匽武?兴文之时,为何不能振武?永乐年间,即北伐鞑靼,又修永乐大典,将文武对立而谈,本身就是一种混淆是非之言,仅朕亲眼所见,就有谭纶、殷正茂、梁梦龙、曾省吾等臣公,皆为上马武安天下,下马文治太平。”

王崇古斟酌了一番说道:“先在工兵团营试试呗,然后推而广之,到官厂团造法之中,这样一来,也算是徐行图之,不算是吹求过急了。”

这个时候,万士和也承认,经过了林辅成改良过的自由学派,是有点东西的,阿拉伯世界是物质条件匮乏导致没有印刷的纵向、横向规模,事实上,在王宫里还是有少量的印刷品在流通,只不过是质量太差劲了,所以手抄本才会成为流行。

逢监必慎,官厂团造的考成法,要严格执行到位,采用和考成法一样的草榜糊名,底册填名进行考成,这监察还要走访工匠,最终得到结果,并且三本账,一本官厂,一本工部,一本吏部,考成主要针对官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官厂的姑息裙带之事,臣拟定了个章程,陛下朱批说可行,这是官厂的法例之一,日后这官厂遴选会办、代办等官吏,需要经过官考遴选,总体只有一个原则为逢进必考,逢考必严,逢监必慎。”王崇古对于前几日陛下视察永定毛呢厂发现的问题,拿出了具体章程。

“要不等戚帅凯旋?”张居正握着奏疏,没有打开,而是准备收回去,这是个路径依赖,之前好几次,都会等,没有压舱石,张居正心慌。

罚钱干脆直接,而且一辈子都得还债。

张居正把奏疏递给了王崇古,王崇古看了半天,颇为肯定的说道:“此事有何难?先在工兵团营试着,反正有京营锐卒讲武学堂的经验可以照抄。”

工部之前含糊其辞也就罢了,现在还加大了采煤事,实在是让人震怒,简直是骑在科道言官的脸上输出,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科道言官们拿工部没太好的办法,因为朝中有王次辅为工部充当保护伞!王崇古谗言蛊惑了陛下,即便是牺牲香甜的空气也要搞官厂团造。

大明水师在武装巡游倭国,大明京营在征伐河套,看似大明没有压舱石,政令需要推迟执行,但王崇古站在势要豪右的角度去看,不觉得这有什么。

关键是,陛下骂得对…

对于科道言官而言,王崇古早已经远远超出斩杀线了,已经和严嵩并驾齐驱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