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三十七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通政司本来是帝国极其重要的部门,自太祖设,太祖列圣临朝,每至日昃,不遑朝食,惟欲达四聪以来天下之言,通政司是朱元璋革罢宰相之后,弄出来的机构,旨在通衢政务。

通政使在洪武永乐宣德年间地位极为尊崇,每遇常朝,通政司奏事原不拘起数,就是说通政使在常朝上,很多时候都是主持会议的那个人,正统初年,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新制,每日早朝,只许言事八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政司的权力完全来自于通衢政务,只言八件事,权力得到了极大的限制,慢慢的,通政司的权力便归了内阁,而内阁大学士,本来只是皇帝秘书的存在,逐渐变成了大明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坐在文渊阁的张居正,忽然拿起了一本奏疏,眼神变得凌厉了起来,他看完了整本奏疏后,拿起了浮票,深思了片刻才提笔写道:虏王不能敌京营锋锐,故此引动风力,该类奏疏理当查查明,是否通番输银。

俺答汗在战场上打不过戚继光,无论是京营先锋的试探,还是大同防线,俺答汗都吃了亏,大明的推进不急不躁,俺答汗找不到机会,就把主意打到了朝廷里,试图从内部阻止大明军的前进。

“元辅,怀义王府出事了。”王国光站起身来,从自己的四方桌走到了张居正的面前。

张居正打开了奏疏,顺天府丞王一鹗,上奏了一件事,怀义王府大火,放火是一种后患极少的作恶手段,因为大火之下,所有的罪恶都被烧的一干二净。

想让土蛮汗死的,不只有大明的激进派,还有草原人。

从种种蛛丝马迹看来,这次的放火,是北虏人干的,此时土蛮汗死在了大明的京师,对俺答汗最是有利,大明接受了土蛮汗的投降,宗主大汗却死在了京师,俺答汗只需要打出为宗主大汗报仇的旗号,就可以笼络人心,可以让草原人拧成一股绳,可以让大明的后院着火。

大明对土蛮汗的地盘,王化程度极低,一旦土蛮汗死了,这些被统治的地方,恐怕要闹出不小的动静来。

怀义王府大火,怀义王不在王府之内,王府还在装潢,来往人数太多,不太安全,而且大明和北虏在交战,土蛮汗这个宗主大汗,被朱翊钧安置的极为妥当。

此时的土蛮汗在西山宜城伯府,就是当初张居正丁忧时候,住的地方。

那个地方陛下每个月都去,所以防备极为森严,闲杂人等不得进入,而且是趁夜色偷偷藏在那里,知道的人很少很少。

“让顺天府严查奸细就是。”张居正下令严查,即便是知道查不出什么结果来,仍要严查,因为要找北虏的间谍,张居正写好了浮票,让土蛮汗的儿子包延(布延,土蛮汗长子,改名包延)前往开平卫安定人心。

王国光欲言又止,王一鹗在奏疏中说王府内无人居住所以没人伤亡,王国光本来打算问问怀义王土蛮汗在哪儿,后来稍加思索,跟自己又没关系,知道那么多作甚,干脆就没问了。

“还有事吗?”张居正看着王国光问道。

王国光深吸了口气,看了一圈文渊阁忙碌的中书舍人、左右通政,开口说道:“这是我的致仕奏疏。”

此言一出,整个文渊阁陡然安静了下来,吕调阳重疾致仕住到了西土城之后,王崇古成为了次辅,王崇古这个次辅不在文渊阁坐班,所以实际上的次辅,就是王国光。

现在,王国光要走了。

最近王国光饱受攻讦,但这位帝国次辅并未上书陈情,现在王国光做出了选择。

张居正拿过了奏疏,颇为平静的说道:“征战靡费颇重,国事繁忙之时,大司徒理应为国考虑才是。”

“不是累了,言官弹劾,实在羞愧难当。”王国光摇头,这可是他拼搏了一辈子才爬到的位置,万历会计录还没修完,他怎么甘心!

国事正是繁重的时候,他也没说生病,更没有精力不济,但人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王国光这段时间压力很大。

山西按察使乔壁星弹劾了王国光一件陈年旧事,强抢民女。

嘉靖二十三年,王国光中了进士,当年继母曹氏去世,王国光只能赶忙回乡丁忧,丁忧的二十七个月里,他的妻子张氏已然离世数年,在丁忧结束之后,他想找个继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都没齐,是劣势,是不能进步的,王国光想要进步。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