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九十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张居正老迈,熊廷弼年幼,但两个人站在一起,让朱翊钧心情极好,这次赏赐圣旨不是瞎编的,他赏赐的理由是:汉室江山,代有忠良。

的确有忠良,但忠良都含冤而死,求荣得辱。

朱翊钧手刃徐阶,未尝不是恼羞成怒,按照原来的历史线,徐阶说得对,徐阶他本人善终了,甚至老徐家在松江府还是一霸,张居正死后,却被清算。

朱翊钧来蹭饭,自然是自己带的庖厨,顺便检查了一下全楚会馆,确定没有辣椒等物,对游七的工作非常肯定。

“陛下,这个开海投资的事儿,臣实在是…”张居正罕见的难以启齿的说起了之前的事儿,公私论的着作人,面对王国光的公利大棒,张居正却装了糊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人生在世,有许多的不得已,张居正是个党魁,他得为楚党的利益奔波,张居正从来就不是个道德圣人,这一点,朱翊钧从一开始就知道。

张居正可是个贪官,他收戚继光冰敬、碳敬的银子,收了超过二十年。

朱翊钧摆了摆手,十分轻松的说道:“无碍,无碍,朕分配下去的利益。”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内容当然极为重要,这是思想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尽信书那是腐儒。

张居正思前想后又开口说道:“陛下,熊廷弼不能在全楚会馆。”

“为何不能?”朱翊钧一愣,放下了茶杯疑惑的问道:“仅朕所知,熊大的天分,应该让先生有爱才之心才对。”

“他就是天分太高,所以不能在全楚会馆。”张居正又重复了一遍,他知道皇帝只要细想,就能明白。

朱翊钧立刻明白了张居正的担忧,立刻马上说道:“不,他是湖广江夏人,他就该在全楚会馆。”

张居正是明摄宗,他的地位、他做的事儿,注定了他的政治继承人就只能是皇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先生,朕已经大婚亲政了。”朱翊钧十分明确的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张居正在丁忧之后,已经归政于皇帝了,现在张居正可以收个门下弟子,找个楚党的继承人了。

张居正的身后名,朱翊钧来守护,大明的新政必须要坚持到底,作为大明皇帝也需要更多的助力,来共同维护新政的成果。

“谢陛下隆恩。”张居正看陛下坚持,选择了谢恩。

有时候,看着陛下的作为,张居正也会升起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自己死后,真的能求荣得荣,陛下给徐阶物理下头,徐阶已经求辱得辱了,自己的确也可以稍微轻松一些,考虑一下自己。

海瑞说张居正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熊廷弼是给老天给大明的忠良和挽歌,是给大明皇帝的礼物,何尝不是给张居正的礼物呢?一个湖广江夏人,一个天分极高,文武双全的忠良。

“这就对了嘛。”朱翊钧笑呵呵的说道。

张居正在历史上归政的时间为万历八年二月,张居正上《归政乞休疏》,以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为由,请求致仕归政。

在奏疏中,张居正谈到了自己布衣出身,谈到了隆庆皇帝的环召之恩,诉说了自己对国朝的忠诚,初步实现了中外的安宁,该是功成身退,把一个初步健全的大明还给皇帝了。

彼时,张居正的考成法,已经彻底完成了草榜糊名,底册填名,将人事任命权完全收回了吏部;

经济上,完全成了全国土地的丈量,初步实现了还田;

文化上,禁止了私自讲学,增加了若干学社,整饬学政;

军事上,大明京营锐卒已达九万之众,春秋大阅已经检校。

做到这一步,张居正才决定,拜手稽首而归政。

就是在这个时候,矛盾爆发了,年满十八岁的万历皇帝,是想要让张居正归政的,可是李太后只有一句:先生辅尔至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