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二十三章 朕有一事失信于天下(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朱翊钧连连摆手说道:“大家都这么叫。”

大家都叫游守礼为游七,那游七就叫游七,名字大抵就是这样的,叫的多了,大家都认可。

漕粮箱多了几个棱角,这些棱角正好可以卡住,让漕粮箱更加稳固,而漕粮箱的上部,多了一个铁把手,方便运送,而内部则多了一个木板,米粱更加微分,减少角落堆积,而且这个木板着正中有两根桃木,是为了防虫,还有一个配套用的底座,专门用来摇晃,可以拍散漕粮,更加紧密。

漕粮箱的这些改进,都让漕粮箱更加好用。

朱翊钧兴致勃勃的介绍着关于漕粮箱的改进,这里面朱翊钧亲自动手改进的只有一处,其余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各种标准单位下的运油箱、干货箱、液箱、皮草箱,都被发明了出来。

其中最古怪的就是一种加冰的水果箱,专门供给水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年杨玉环要吃荔枝,唐玄宗就专使骑着驿马的驿卒,风驰电掣从南方带回了荔枝,而现在这个加冰的留水果箱,就是保存水果的好物,朱翊钧已经吃到了南衙各种时令水果。

这可是个极为暴利的买卖,而这年头能吃得起时令水果的,都是势要豪右之家。

朱翊钧从不做赔本买卖。

朱翊钧让冯保抬上来几个模型来,指着其中最大的那个模型,对着张居正说道:“这是松江造船厂送来的五桅过洋船丙型战舰模型,是按照一比二百营建。”

第三次改进的五桅过洋船,几乎和朱翊钧的个头一样大的模型,是最新的设计。

整个模型的打造都变得精美了起来,全都是等比例、相同材质制作,连各种炮位都清晰可见,所有帆船和尾舵都清晰可见,相比较第一代过洋船,这艘过洋船的尺寸反而小了许多,身材更加修长,航速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同时,还增加了七门舰炮,火力更胜一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新的丙型过洋船,则完全摒弃了接舷战,全部改用了火炮和火铳,这种改造是极为激进的,因为接舷战的任务,交给了战座船,分工上,更加明确合理。

张居正一直和皇帝讨论着各种船型,比如登陆船,专门用于登陆作战,这种船并没有桅杆,一个可以容纳十二个人,里面只有脚蹬子,连接着一个螺旋桨驱动,正面是钢板镶嵌防护,上岸之后,就可以作为掩体,防止敌人的火铳、火炮和箭矢袭扰。

还有一个更大的客船,专门用于载人,一艘可以容纳1200人,但是这玩意儿没有任何火力可言。

当然也有各种奇葩的船舶设计,最后被海事学堂给否定,一种海上拖拽一共三节的船型,在实践中被否定,实践证明,这种船,根本承受不住海浪,就是内河使用,也是毫无用处可言,这东西转弯,实在是有太多的不可控了。

“开海,今年一共有2707万两的投入,只希望明年能看到一些成果。”朱翊钧放下了所有的模型,和张居正说起了自己的投资,那一开口就是滔滔不绝。

张居正对这些知之甚详,陛下曾经下旨,让到文渊阁的奏疏也抄录到宜城伯府,张居正对国事不是一无所知,可是陛下愿意说,张居正也愿意听。

此时的陛下,不是那个不怒自威、天威不可测的大明皇帝,只是学有所成的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的成果,张居正当然要给予肯定,而且这些都值得肯定,陛下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用到了国事之上。

南宋末年,崖山海战战败,陆秀夫背着宋少帝说: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臣要投海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全名节呼?

宋少帝回答:十万军民共赴国难,国家将亡,朕虽小,亦不愿苟活于世!

陆秀夫背着宋少帝赴海,那一刻,大抵是笃定了宁死不当亡国之奴。

张居正在政斗中,打倒了高拱,当国的时候,国家飘零,南倭北虏,国家财用大亏,主少国疑之际,和背着宋少帝的陆秀夫又有何异?

而现在,陛下终于长大成人,张居正只有欣慰。

“先生?”朱翊钧看张居正有些走神,晃了晃手问道。

张居正赶忙回过神来,俯首说道:“臣在。”

“遴选官考的事儿,就交给先生了,对了,冯大伴说内官也跟着考一考,算是宫里任事的一个标准,先生以为呢?”朱翊钧说起差遣,关于遴选官考,内书房也要参与的事儿。

“就只是内官任事的标准吗?”张居正十分警惕的问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