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种绕开关隘城池的做法,有很多苛刻的条件,只要一条没达到,就会战败。”

“戚帅以为,侯于赵所言之事,是否能行?”朱翊钧问起了戎事,塞外坚城,要不要建。

张居正在西山宜城伯府躲清闲,朱翊钧就给张居正找点麻烦事儿做做,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教育下大明实际上的太子。

戚继光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泛黄卷了边的奏疏,这是他当年的原本,最后被否。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欲言又止,开口问道:“既然讲筵,不必顾忌。”

“给你就拿着,六宫正主,没点银子,怎么收买人心,笼络下人,从今天起,王皇后就该思虑,如何平衡后宫嫔妃的关系了。”朱翊钧则摇头,那么点钱,他才看不上,一个佛塔就五十万两银子,她那点金银,也就够修个地基。

绕关的就代表着必须要就食于敌,精兵可以绕路,但是粮队辎重,如何绕路?如果敌人的抵抗意志仍然顽强,无法就食于敌,就会死于哗变。

“比如北宋末年,完颜宗望从北古口、山海关南下,攻占幽州,就是今天的京畿,而后转战千里,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开封城下,索赏而去,而后完颜宗望班师回朝,挥师西进,与完颜宗翰合兵一处,共击太原,击破太原,意味着大宋西军,无法到开封驰援勤王,自太原城破,北宋则大势已去。”

“成吉思汗那时候进攻金国,就曾经从紫荆关入关,围困金国京畿,还攻破了居庸关,仅仅因为当时的宣府还未攻破,镇守居庸关的大将神箭哲别,劝成吉思汗退兵,成吉思汗听从哲别谏言,放弃所有占领城池,撤回了草原。”

戚继光思索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臣听闻,热河周围有金矿,夜不收曾经从塞外带回过成斤的金锭为证。”

“没钱没粮没人。”戚继光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的问题,财用大亏,就是戚继光有一万个好主意,不也是镜花水月吗?

“进可攻退可守,可俯视关内,外控北虏各部,中枢锁钥之地。”戚继光开始阐述自己为何选择热河的原因,这里依山傍水,建城易守难攻,而且还可以对北虏各部施加影响,而且占了地盘绝对没有亏的道理。

侯于赵的这个想法,有趣就有趣在,从被动的依靠燕山防线,变成主动向草原埋钉子,塞外有一座这样的城池,敌人就无法绕开,必须要突破这座城池,才能继续南下,否则腹背受敌。

朱翊钧财大气粗的说道:“戚帅,咱大明现在啊,有钱了!”

在塞外建城,还需要一点的诱惑,而金矿,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好极好的顶级故事。

朱翊钧看着堪舆图,听懂了戚继光的讲解。

戚继光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后开始开口说道:“土木堡天变后,也先派英宗皇帝亲信宦官喜宁,假传圣旨,诈开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破关后,迫不及待的进入了大明的京畿。”

赞同者自然是赞同它的战略意义,毕竟北古口被俺答汗突破了一次,还差点被董狐狸给突破了。

“十赌九输。”

“也先刚刚大胜大明京营,士气如虹,手握英宗皇帝这个筹码,而大明则是京营精锐尽丧,时只有两万两万老弱病残,也先绕开居庸关的行为,是他心急了,如果他攻破了宣府、居庸关再入关京畿,战争的胜负,尚未可知。”

从喜峰口到大宁卫再到广宁这条驿路在元时就已经修好,到了洪武年间翻修了一遍,一直到景泰年间,大宁卫的驿路都在修葺,即便是天顺末年,大宁卫丢了,但是这路上还是有行商在行走。

可是从北古口到热河这个地方,没有旧驿路,一个穷的鸟不拉屎的地方,一个穷的连耕地都没有的地方,怎么吸引流民前往?拉壮丁,征劳役。

但是这和大明眼下民为邦本,善待小民的风力舆论不符,没人敢违背政治正确,冒着天下大不韪,干这种拉壮丁的事儿。

人从哪里来,就成了困难的事儿。

朱翊钧发现,对于大明而言,可耕种的土地,似乎比黄金更有吸引力。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