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第三一五章 国将不国(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为了方便贸易,银行也会到这些属国开设。

总之无论买卖,都必须用宝钞,哪怕是在藩属国的港口交易,双方也必须使用宝钞,敢不用的还是太祖高皇帝的规矩,允许举报,举报人获得交易的一切,买卖双方同罪,都得砍头。如果藩属国不同意,那就是不臣,大明可以出兵讨伐,包括直接灭国。

就这两个问题。

只要朝廷答应开放民间海外贸易,取消强制结汇制度,广东官绅就放弃抵抗并把朱允炆送回京城。

至于王弼那里不重要,他手下的军队没反抗他,而是跟着臣服朱允炆,只是因为从广东向安南运输的军需并没有断,所以他们是广东士绅养着,后者也需要他们。以何家为首的广东海商,包括走私的福建海商,走安南大量同南洋贸易,然后通过福建海商,江西,湖广陆路走私商,再把南洋的香料等卖到朝廷控制区,再以赚到的钱拿出一部分养王弼手下军队……

他们还要什么?

不就是钱?

南明朝廷又不缺钱。

现在他们是垄断了南洋贸易。

本来过去也没有,老朱又没放开海外贸易,他只是特许部分属国的商人来大明的几个海关贸易,然后只准他们使用宝钞交易而已。

他并没真正放开。

现在何荣的水师,王弼控制的安南沿海港口直接阻断了这种贸易。

不用这些商人来大明了。

广东的海商,安南的海商,自己就驾着船去这些藩属,然后直接到他们的港口贸易,反正从广州启航,一直到安南的会安都是广州朝廷控制区。其实这些属国同样也是转口贸易,大明的瓷器,丝绸,钢铁等等到他们那里后,再运往印度甚至阿拉伯半岛,而他们用于交易的,则是香料药材和各种奢侈品如宝石之类。所以最终实际上就是广东和安南海商,成了这个贸易链上的可以说垄断性质的中间商,就这样想不赚钱都不可能。

朝廷暂时还管不了他们。

除非杨丰有能力封锁整个交界线的陆上关卡。

但这也不可能。

实际上朝廷因为这段时间各种事情牵扯,对地方控制力大不如前,根本管不了这些关卡。

就连福建沿海走私都管不了。

可以说大明这持续近一年的混乱让老朱三十年努力付之东流,他以凶残手段建立起来的,他认为最完美的统治体系濒临崩溃,他威压下原本活的战战兢兢的各路牛鬼蛇神纷纷解锁……

连倭寇都又冒出了。

当然,真倭还是假倭就不好说了。

反正他们都在福建沿海活动,尤其是闽南沿海。

反正福建地方官员,经常报告倭寇登陆,倭寇盘踞海岛,然后那些从广东运过来的商品就可以解释了,都是倭寇和沿海刁民贸易的。

到处都这样。

陆地上像梅岭一带,走私已经可以说正大光明。

关卡形同虚设。

整个国家在迅速挣脱老朱的枷锁。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