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不过沿海土地多盐碱,粮食收成不高,另外还有盐场,灶户煎盐种田捕鱼,过去这里是商港,倒是海商贸易之地,如今陛下不准出海贸易。”
“那就捕鱼了。
我教你们拖网捕鱼,之前我已经在辽东教那些军户这种捕鱼法,而且还有制罐头之法,他们在辽东就已经能靠海鱼自给自足,甚至罐头已经开始供会宁军需。这里一样守着个大渔场,你们造出排桨船,平日出海捕鱼制罐头,遇上倭寇就变战船,这样既是渔民也是水师,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军粮供应。
包括那些灶户。
他们也是要捕鱼补贴家用,也可以由你们组织起来。
再者他们有足够的盐,这样做罐头成本更低。”
杨丰说道。
几个指挥们互相看着。
“此事老朽倒是听说过,大使真乃造福大明,我等军户世代铭记大使恩泽。”
指挥使笑着说道。
其他几个指挥也笑了,而且笑得仿佛阴谋得逞。
很显然他们早就等着了。
他们就是知道杨丰帮辽东搞了这个,所以想跟着学,但又不知道杨丰是否愿意,以这种方式试探,结果杨丰自己主动提出了。
这时候辽东那边已经搞的很好了。
而且生意很红火……
海鱼单纯以捕捞算并不是制约它流通的关键,关键在于保存,新鲜海鱼就是覆盖内陆二三十里,再远就很难了。在海里捕捞到岸就需要一段时间,用车子推到集市又需要时间,出售还需要时间,冬天还好些,夏天恐怕到岸就差不多快变质。再到集市就基本上快臭了,但凡晚一点卖出去就真没法卖了,所以沿海海鱼往往极其廉价。
一车鱼换不了一袋粮食。
那么只能晒干。
但是……
渔民是在海边,可他们不能自己晒盐腌咸鱼。
因为这会钻盐政的空子。
大量盐腌出来的咸鱼,相当于变相的卖盐,朝廷当然不准,渔民腌咸鱼都是要买专门的含税盐,虽然实际上也有偷偷摸摸自己晒盐,但这是私盐查禁的重点。
发展到最后,就是咱大清麻哥时候……
给这样的盐染色。
所以腌出的咸鱼也带颜色,就像印花税一样,只要发现卖的咸鱼没有官色,那什么都不用说了,指定是私盐腌的,抓起来砍了。
那这样渔民就很难获利,毕竟他们要卖了鱼才能买盐,然后腌了咸鱼也只能卖给贩子,但凡出现这种局面了,那就只能是被剥削的。所以对于渔民来说,打渔多了毫无意义,还不如在海边开块荒地,然后平常种田偶尔捕鱼。只有如疍民这样无法在陆地获得土地的,才以船为生,但他们实际上也不是渔业为主,海岛养殖,走私,甚至海盗都是兼职。
但罐头加工业,让真正的职业化渔民成为可能。